曾经我一直认为在商业社会里,产品是发展和长期发展最基本最基本的前提。甚至到各种
曾经我一直认为在商业社会里,产品是发展和长期发展最基本最基本的前提。甚至到各种头部主播GMV达到几百亿时,我都没有怀疑过产品是所有销售环节中最重要的行为。直到刷到这位大姐,我才知道人设比产品本身要重要的多得多得多得多。在传统的商业逻辑里也有因为相信个人而坚定不移的相信他推荐的产品,但这是有条件的。比如我一直从事的专业设备领域做外贸出口的,很多国外客户因为相信个人而选择他的产品,即使这个人从原公司离职,客户也会跟着个人走。但这里有个基本前提是他们的合作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的合作相对融洽。我尼马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客户仅仅是因为某个人的外语好、学问高、能唱歌、会跳舞从而坚定的选择他推荐的设备。个人IP为王的时代充分诠释了消费者和产品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那些说靠信息差赚钱的时代早已过去的人就是胡说八道、一派胡言。以前我们购买产品,尤其是购买大件商品的逻辑是先找懂行的朋友打听打听,如果没有最少也是货比三家,最终落脚点肯定是在价格、质量、售后等产品原始属性,然后通过对比选出适合自己的那款。现在可不需要了,只要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主播就可以了。这样持续下去就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消费者越来越弱智;销售者对产品也一知半解,照着商家给的词念就可以了;只有生产者知道所有,但是生产者的目的是赚钱,他肯定不会把所有的信息让消费者知道。有人说经济下行,内卷严重,买卖越来越难做,不适合创业等等类似的观点。这些人要么是炒炒概念赚点流量,要么是想卖点课给你,总之就是想从你兜里掏点钱出来。为啥这么说呢?首先,买卖不好干是常态,就算是曾经那个遍地黄金的年代不也就那么短暂的十年八年的时间么,你碰上了就是你运气好。而且能创业成功的不也是那么一小撮人么。在那个黄金时代创业失败不也一大把一大把的么。其次,只要你干得不是那些房地产呀、互联网呀、造车呀、国际进出口呀,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所谓的大环境本质上和你没有太大关系。再卷的行业总有人挣钱,也有人赔的裤衩子都没了。比如你想开一个门店做点衣食住用行的小买卖或者在你深耕多年的领域另立山头,你首先要做的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而不是由一个外行人告诉你应该干什么不干什么。最后,不是买卖不好干了,是买卖不好骗了!为什么不好骗了?是因为你讲的故事消费者不相信了!为什么不相信了?是因为时代变了,我们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之后又到了中间商市场。为什么到了中间商市场?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不知道哪位祖宗把带货成功移植到了娱乐平台,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原来的需要性消费改成了兴趣性消费。这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粉丝经济或者叫饭圈文化,粉丝花钱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当然不需要,或者说需要的理由是喜欢就好,至于买的什么东西,质量好坏,不重要,大差不差就是珍品。玛德,我还是觉得产品是所有商业行为的本质,让商品回归到正常的质量竞争,品牌竞争,性价比竞争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