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曾发出警告,想要阻止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是没用的,就像当年美国阻止中国造原子弹一样,只会让他们创新得更快!对此,马斯克表示,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崛起,别小看中国! 在全球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芯片产业显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和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较量,已经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美国意图利用技术封锁和贸易制裁手段限制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从而保持其全球技术的领先地位。 可比尔・盖茨几年前在一次科技论坛上的警告,现在看来越来越有道理,他说想要阻止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根本没用,就像上世纪美国拼尽全力阻止中国造原子弹那样,最后只会让中国创新得更快。 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不仅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还联合西方盟友禁止向中国出口任何与核技术相关的设备和材料,甚至通过情报机构监视中国的科研动态,想从源头掐断中国的核研发之路。 可中国科研人员硬是在没有图纸、缺乏设备的情况下,用算盘计算核反应数据,在罗布泊的戈壁滩上建起实验基地,最终在 1964 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封锁。 盖茨在演讲里特意提到这段历史,就是想说明,中国在被外部压制时,反而能爆发出更强的创新动力,AI 领域现在的情况,和当年核研发有着相似的轨迹。 2018 年之后,美国先后将华为、商汤科技等几十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它们使用美国的芯片和软件,想以此卡住中国 AI 发展的 “脖子”。可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在 AI 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不断。 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华为的盘古大模型,不仅在中文语义理解上超越不少国外模型,还能适配工业、医疗、教育等多个场景。 2024 年国际权威机构的测试显示,文心一言在逻辑推理和多模态生成任务上的得分,已经超过了美国的 GPT-3.5,尤其在处理中文复杂句式时,准确率比国外模型高出 12 个百分点。 芯片领域的突破更能说明问题。AI 发展离不开高端芯片,之前中国主要依赖美国英伟达的 A100、H100 芯片,美国限制出口后,国内企业很快拿出了替代方案。 华为研发的昇腾 910 芯片,虽然在算力上比 H100 稍弱,但通过优化算法,在 AI 训练效率上已经能达到 H100 的 85%,而且价格只有 H100 的三分之一。 除了华为,寒武纪的思元芯片、壁仞科技的 BR100 芯片也陆续量产,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自主研发的 AI 芯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从 2020 年的 5% 涨到了 38%,基本满足了中低端 AI 场景的需求。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开工建设到投产只用了 10 个月,创造了汽车行业的 “中国速度”,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 AI 自动驾驶领域的进步,也让马斯克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 2024 年特斯拉推出的 FSD 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通过率还不到 70%,而小鹏汽车的 XNGP 系统已经能达到 82%,尤其是在应对国内复杂的非机动车混行场景时,表现比国外系统更稳定。 马斯克在参观小鹏汽车的研发中心后,曾对身边人说 “中国企业在 AI 应用上的落地速度,比我们快得多”。 中国在 AI 领域的应用广度,也是国外企业比不上的。在工业领域,美的集团用 AI 优化空调生产线,让产品合格率从 95% 提升到 99.2%,生产效率提高了 30%。 在医疗领域,推想医疗的 AI 辅助诊断系统,能在 3 分钟内完成肺部 CT 的病灶检测,准确率比人工阅片还高 5%,已经在全国 2000 多家医院投入使用。 在农业领域,大疆的农业无人机搭载 AI 识别系统,能精准区分作物和杂草,农药使用量减少了 20%,还能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病虫害,帮助农民减少损失。这些场景化的创新,让中国 AI 不仅有技术突破,还能真正落地创造价值。 现在再看全球 AI 市场的格局,中国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2025 年全球 AI 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1.8 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将超过 30%,比 2020 年提高了 18 个百分点。 国外机构做过统计,中国在 AI 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连续 8 年位居世界第一,尤其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细分领域,中国企业的专利数量占全球的 45%。 盖茨当年的警告正在变成现实,外部的限制不仅没挡住中国 AI 的发展,反而让中国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就像当年造原子弹一样,中国总能在压力下找到突破的办法,而这种创新能力,正是中国科技实力崛起的核心动力。 芯片问题,也再次警醒我们,我们还不够强大,科技和工业产业链还不够完善。所以美国对我们打压,这是坏事变好事,让中国能够不断完善和提高,以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强大。 信源:中国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