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旗舰机型C919本年度的交付目标遭遇大幅下调,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其出货量预期已由原定75架削减至约25架,降幅达三分之二。 9月24日,《彭博新闻》的一则报道让全球航空圈的目光瞬间聚焦中国。 中国商飞将C919本年度交付目标从75架砍至25架,三分之二的降幅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业内人士的邮件弹窗不断刷新,分析师们连夜加急调整预测报告。 这场近乎腰斩的目标调整,背后藏着国产大飞机供应链的一场“生死考”,也倒逼出一条破局之路。 3月份的时候,商飞还因为对中东和越南航空订单的乐观预期,把年初定的50架交付目标上调到75架,相当于平均五天就要交付一架。 上海总装厂的四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工人们盯着进度表冲刺,谁都想借着这股势头让C919在全球窄体机市场站稳脚跟。 转折发生在5月27日,美国商务部突然暂停了C919所需的LEAP-1C发动机、飞控系统等6类关键部件的出口许可。 这款由通用电气(GE)和法国赛峰合资生产的发动机,是C919的“心脏”。 而航电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也大多来自霍尼韦尔、派克汉尼汾等美国企业。 禁令一出,上海总装厂的生产线很快从热火朝天陷入半停工状态,库存零件只够撑到6月中旬,生产节奏被彻底打乱。 截至9月,商飞只交付了5架C919,分别给了东航、南航、国航和一家内部包机子公司,这个数字离国内三大航原计划今年接收32架的预期差得老远。 面对记者的追问,商飞的代表始终没有回应,这种沉默更让外界感受到供应链困境带来的压力。 但美国的封锁显然低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准备。 禁令发布不到24小时,中国航发就公布了长江-1000A发动机的最新进展,这款和C919同步启动研发的国产发动机,已经能装配到真机上进行验证飞行了。 根据中国航发6月的官方数据,它的推力约13.5吨,油耗比LEAP-1C还低5%。 更关键的是用3D打印技术造的涡轮叶片,把18个月的制造周期缩短到45天,耐热性还提升了20%以上。 虽然要完全替代还得等适航认证,但这条“备用跑道”让断供风险大大降低。 发动机的突破只是开始,“脚下安全”也很快有了着落。 过去中国民航轮胎98%依赖进口,米其林、普利司通这些巨头垄断着市场。 可就在今年4月,桂林蓝宇航空轮胎拿到了民航中南局的CTSOA批准书,只用了半年就通过了地面负载、高温老化等所有测试。 他们造的轮胎额定速度能到235英里/小时,超速着陆也没问题,5月就装在C919上交给了东航。 西安航空计算所的“天脉三号”航电系统更早就有了积累,在ARJ21上飞了2000小时,计划四季度就能替代国外产品。 短期的“备胎”也安排上了,中国和俄罗斯正在谈PD-14发动机的合作,这款发动机推力和LEAP-1C差不多,虽然适配需要改软件、调生产线,但能给短期供货托底。 中俄联合适航工作组已经对接了23项标准,为C919进俄罗斯市场开了“绿色通道”。 另一边,中国还动用了稀土这张牌,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都在我们手里。 美国每架F-35战机得用920公斤中国稀土,这招直接让美国军工企业坐不住了,连财长贝森特都公开提想用发动机换稀土供应。 底气还来自充足的订单储备,截至9月,C919累计订单已经突破1500架,东航有11架在飞、95架等着交,国航订了100架,南航也订了95架。 虽然还没拿到FAA和欧洲的适航证,国外订单也没落地,但国内市场足够支撑技术迭代。 更让人振奋的是国产化率的提升,从一开始的60%,现在靠着轮胎、航电、发动机这些突破,正往80%奔。 回头看这场交付目标下调,更像一次“深蹲”。 美国的禁令虽然让今年的交付量打了折,却把国产替代的节奏按下了快进键。 就像当年GPS限制催生出北斗,芯片封锁加速了光刻机突破,这次发动机断供也让长江-1000A更快成熟。 C919的2025年,是在阵痛中找方向的一年。 交付目标降了,但自主可控的步子稳了;短期产能受了影响,但长期产业链更结实了。 当长江-1000A完全成熟,当更多部件实现国产,全球航空市场迟早会迎来波音、空客、中国商飞三足鼎立的那天。 这场下调不是终点,而是国产大飞机真正独立的起点。 信息来源:中时新闻网2025-09-24发布:C919卡关?传陆商飞今年交付目标仅剩25架 关键主因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