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张亚中、罗智强三人民调出炉。出乎意料的是,张亚中竟然排名第三,而郑丽文排
郑丽文、张亚中、罗智强三人民调出炉。出乎意料的是,张亚中竟然排名第三,而郑丽文排名第一,果然反映了蓝营民众心声。先得说清楚,这个民调不是随便哪个平台做的,是《哏传媒》搞的。它是蔡正元、侯汉廷这些蓝营里的“老人”和“中生代”一起搭的班子,蔡正元在蓝营混了几十年,最懂基层想啥;侯汉廷会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说话,能拉到不少年轻支持者。从一开始,这平台就没打算“讨好所有人”,发的内容全是蓝营自己人关心的:绿营又搞了啥“去中国化”的小动作、两岸经贸怎么帮到台商、蓝营里谁又做了实事,说白了就是“蓝营人的专属信息圈”。所以这次投票,别看就三万人参与,跟全台湾的大调查比不算多,但每一票都是蓝营里真关心事儿、真有判断的人投的,比外面那些“路人随机票”实在多了。为啥郑丽文能拿57%的高票?说穿了,她刚好戳中了蓝营这些年最憋火的两个点。你想,蓝营这几年跟绿营吵架,总有点“放不开”—绿营天天骂“蓝营亲中”“不敢维护台湾利益”,还把物价涨、年轻人找不到工作都赖给“两岸交流太多”,蓝营以前要么只会说“我们不是这样”,要么讲一堆大道理,老百姓看着都急:“倒是怼回去啊!倒是说点实在的啊!”郑丽文就不一样。绿营说“大陆卡台湾农产品”,她直接拿出数据:“去年台湾芒果通过大陆检疫,卖过去多赚了20亿新台币,这叫卡?”绿营说“两岸学术交流是渗透”,她就举例子:“台大教授去大陆合作研究,回来带的技术帮台湾农民省了一半成本,这叫渗透?”不光敢怼,她讲两岸还不喊空口号。别人说“要和平统一”,她会具体说“台商去福建自贸区,能享税收优惠,还能把工厂开到大陆,多雇点台湾年轻人”“台生毕业去大湾区找工作,社保能直接续,不用从头再来”这些都是蓝营人身边的事儿:要么自家有亲戚做外贸,要么孩子在大陆读书,她讲的好处能落到实处,不是“画大饼”。蓝营人现在最想要的就是“有人能替自己硬气说话,还能拿到实在好处”,郑丽文刚好两样都占了,所以投票的时候,大家自然愿意选她。再看罗智强,27%的支持率,靠的是“接地气”。跟郑丽文盯着“怼绿营、谈两岸”不一样,罗智强天天扎在老百姓的小事里。台湾年轻人租房难,他专门跑了台北、高雄的出租屋,拍视频说“有些房东把10平米的小间拆成两个,月租还涨5000新台币,这得管”;基层看病要排队半天,他就提建议:“让台医去大陆三甲医院进修,回来给补贴,既能提高水平,又能缓解看病难”—他不说那些“路线啊、立场啊”的大词,只盯着“租房贵不贵、看病方不方便”这些大家每天都愁的事儿。但为啥他比不过郑丽文?因为蓝营现在最急的是“先把绿营的气焰压下去”。罗智强的民生建议虽然好,但要落地得等好久,而郑丽文能马上“怼赢绿营”,替蓝营出一口恶气,这种“即时效果”,现在比“慢功夫的民生”更抓人心,所以他只能排第二。最让人琢磨的是张亚中,8%的支持率垫底。不是说他的立场不对,而是蓝营现在的心态变了。张亚中一直说“要明确‘统’的目标,蓝营不能为了拉选票模糊立场”,这话在蓝营老骨干里还有人认,但普通蓝营人不这么想了绿营就等着抓蓝营说“统”,一抓到就骂“蓝营要把台湾吞了”,吓那些本来摇摆的中间选民;而且大家现在更想“拿到实在好处”,你光说“要统”,没说怎么让台湾人多赚钱、孩子多找工作,那就是空话。尤其是年轻人,30岁以下的投票者里,张亚中支持率才5%,郑丽文却有62%。年轻人不管“以前怎么说”,就问“以后能有啥机会”郑丽文说两岸合作能给工作、给创业资源,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张亚中说的立场,对他们找工作、租房没半点用,自然没人支持。说到底,这个民调根本不是“三个人谁人气高”那么简单,是蓝营人想明白了一件事:我们不要空话、不要硬扛立场,要的是“能怼赢绿营,还能拿到实在好处”。以后蓝营要走的路,大概率是跟着郑丽文的“务实对抗”走,再加上罗智强的“接地气民生”,避开张亚中那种“容易被绿营抓把柄”的老路。毕竟对老百姓来说,能出一口气、能过好日子,才是最实在的。这才是蓝营民调里藏着的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