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禽兽都不如!”河南,一老奶奶靠祖上老宅,拆迁分得1300平米房子,市场价100

“禽兽都不如!”河南,一老奶奶靠祖上老宅,拆迁分得1300平米房子,市场价1000万左右,奶奶一高兴给了儿子,自己啥都没得,万万没想到,儿子心黑了,十多年根本不履行做儿子的赡养责任,无奈只好跟着小女儿生活,不巧是奶奶又查出大病,儿子一毛不拔,走头无路下,求助媒体,奶奶只有一个夙愿,最后也只能这么办。 9月25日,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报道,郑州一位81岁的老太太,早年靠着祖上留下的老宅,赶上城市改造,一下子分到了1300多平方米的拆迁房,按市场经济售卖话,卖个1000万不在话下。 这在旁人眼里,可是天大的福气,可谁能想到,这份“福气”到头来竟成了她晚年凄凉的源头。 当初分房的时候,老太太满心以为,把房子给了儿子,自己老了就能有个依靠。按照老规矩,儿子养老天经地义,她也早早盘算好了,将来跟着儿子住,安安稳稳过日子。 可房子一到手,画风就变了。 儿子一家搬进了宽敞的新房,老太太却被晾在了一边,没人问,没人管。 无奈之下,她只能跟着小女儿过活,一住就是十几年。 这十几年里,她没从儿子那拿过一分钱,也没见儿媳上门看过一眼。一家人,像是活成了两辈子。 直到去年年底,老人查出卵巢肿瘤,需要定期化疗,每个月至少三四次。 医疗费简直就是无底洞,小女儿咬着牙四处筹钱,亲戚借遍,网贷也上了,可还是填不上这个窟窿。 她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看着账单发愁。而另一边,儿子和儿媳却始终冷眼旁观。 法院早就判了,儿子每个月得付600元赡养费,可这钱,愣是一分没见着。 老太太实在撑不住了,亲自上门讨要,儿媳才开了口,说两个孩子要上学,房子还有贷款,实在拿不出钱,想“缓缓”。 这话听着心酸,可也让人寒心。 1300多平的房子,说没就没?那可是能换几百万的资产。如今老人躺在病床上,儿子却连六百块都“缓缓”,这“缓”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更让人唏嘘的是,儿媳还提了个“公平”方案:让老太太的两个女儿轮流照顾,一家一个月。 这话里外里都透着一股子算计。房子给了儿子,苦头让女儿吃,责任让外人担,这算盘打得,未免太精了。 这事闹到社区,调解人员也出面了。 老人就一个需求,不用儿子照料了,给我一套房我自个住,你们3儿女轮流照顾,村委会工作人员也表态要调解处理这个事。 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不能推脱。可调解归调解,真要动真格的,执行起来又是一道坎。法律上写得清清楚楚,子女都有赡养义务,不分男女,不分得没得财产。 可现实里,多少家庭还是信那套“谁得房,谁养老”的老理儿?老太太当初把房子全给了儿子,以为是给晚年买了份保险,可她忘了,人心不是合同,签了字就能兑现。 她给的是房子,儿子接的是利,至于情分,早就在利益面前稀碎了。 有人说,要是当初不把房子全给儿子,留着自己手里出租,每月收点租金,也不至于今天求人。这话没错,可太晚了。老人那时候想的,是家族延续,是儿子顶门立户,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被亲生骨肉当成累赘? 还有人说,女儿没得房,反倒成了最孝顺的那个。这话听着讽刺,可也真实。孝顺不是分出来的,是心里有那份念想。小女儿没图房,没图钱,图的是母亲活着,图的是良心过得去。 这些年,多少老人因为拆迁、征地,一下子从“穷户”变成“富户”,可财富来了,亲情却走了。有的子女为争房产反目成仇,有的父母因分配不均心生嫌隙。 更有甚者,老人还没走,房子就被瓜分干净,剩下的人躺在病床上,连医药费都凑不齐。 法律上,子女不赡养是违法,可执行难、取证难、情感难,让多少老人只能含泪忍下。他们不是不想告,是怕一告,家就彻底散了。 我们总说“养儿防老”,可如今这“防老”的前提,是不是也得加个条件:得是那个有良心的儿?要是儿子拿了房,转头就翻脸,那这“防老”防的,岂不是自己的晚年凄凉? 老人把房子分出去的那一刻,其实就把自己的命运交了出去。交给了亲情,也交给了人性。 可人性这东西,经不起考验,尤其在钱面前。 如今老太太还在化疗,小女儿还在借钱,儿子还在“缓缓”。这“缓”字背后,是责任的缺失,是亲情的冷漠,更是对传统伦理的一次次击穿。 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子女都无私,但至少,法律得立得住,道德得有底线。房子可以分,但赡养义务不能分;财产可以给,但孝心不能买卖。 老人不该在晚年,用病痛去换一句“没人管我”的叹息。 这事儿,该醒了。 信息来源: 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 2025-9-25 河南,1300多平方拆迁房分配给儿女后, 如今老人生病养老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