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高速飞行的钢筋击穿公交车前挡风玻璃,瞬间玻璃碎渣扎进了司机的眼球,顿时眼睛和脸上都是血,危急时刻,他强忍住剧痛,双手紧握方向盘,努力睁开模糊的双眼,拼尽全力将车平稳停靠在路边,保护了车上16名乘客的安全! 他是四川仁寿公交的驾驶员李林 李林开公交满打满算12年,从城郊线路换到城区主干道,方向盘在他手里就像长了脚,稳当得很。每天早上5点半,天还没亮透,他就会提前到车队,绕着公交车转两圈,蹲下来敲敲轮胎,打开引擎盖检查机油,连座椅缝隙里的纸屑都会随手捡干净。 乘客们都熟他,尤其常坐早班车的老人,总说“李师傅的车,坐得放心”,有时还会带个自家煮的鸡蛋塞给他,他也不推辞,笑着收下,下次遇到老人上车,会多等几秒,直到对方扶稳扶手才起步。 那天是周三,李林值早高峰的班,车上大多是赶去上班的年轻人和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车刚过仁寿大道与书院路的交叉口,他正专注地看着前方路况,突然听见“哐当”一声巨响,震得耳膜发疼。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眼前就炸开一片白光,玻璃碎渣像针一样扎进皮肤,左眼球传来钻心的疼,像有把刀子在里面搅。 血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方向盘上,红得刺眼。他下意识想抬手捂眼睛,可刚动了一下,就想起手里的方向盘——车上16个人,有背着书包的孩子,有拎着公文包的上班族,他们的安全全在自己这双手上。 他猛地把胳膊收回来,重新攥紧方向盘,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视线已经模糊了,左眼完全睁不开,右眼被血糊住,只能勉强看清前方的路。 公交车还在往前冲,路边的行人吓得往旁边躲。李林咬着牙,用右臂夹着脸颊,尽量不让血再流进右眼,右脚慢慢松开油门,左脚轻踩刹车,动作慢却稳,一点一点把车速降下来。 他知道不能急刹,不然车上的人会往前冲,容易受伤。车渐渐慢下来,他腾出一只手,打右转向灯,又看了眼后视镜,确认路边没有行人非机动车,才缓缓把车往路边靠。 “大家别慌,车停稳了,别挤。”他对着车载麦克风喊,声音因为剧痛有些沙哑,却很清晰。乘客这时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有人尖叫,有人赶紧拿出纸巾想帮他擦血,还有人掏出手机报警。 李林直到听见手刹“咔嗒”锁死的声音,才松了口气,身体一软,靠在椅背上,这时才敢用手轻轻碰了碰左眼,一碰就疼得浑身发抖。 救护车很快就到了,医护人员把李林抬上担架时,他还不忘叮嘱赶来接班的同事:“车上的孩子,记得帮他们联系家长,别让家里人着急。” 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钢筋碎片扎穿了左眼巩膜,视网膜严重破裂,就算手术,视力也可能无法恢复。手术做了3个多小时,李林醒来第一句话,问的不是自己的眼睛,而是护士“车上的乘客,都没事吧?” 后来大家才知道,那根钢筋是对面工地吊车上的配件,因为固定不牢脱落,从高空坠落时加速,正好朝着公交车飞来。要是李林当时慌了神,哪怕晚一秒稳住方向盘,公交车可能就会冲上人行道,或者和旁边的车相撞,后果不堪设想。 车上的乘客都记着他的好,有人特意去医院探望,还凑钱买了水果和营养品。公交公司给李林记了大功,要给他发奖金,他却摆摆手说:“我就是个开公交的,握好方向盘,护好乘客,本来就是该做的。” 出院后,他左眼戴着眼罩,却还想着回去上班,医生劝他多休养,他说“习惯了每天握着方向盘,闲下来反而不自在”。 其实哪有什么“该做的”,不过是责任刻在了骨子里。李林不是什么英雄,就是个普通的公交司机,每天重复着发车、停靠、报站的工作,可在危险来临的那一刻,他把乘客的安全看得比自己的眼睛还重。 这种在平凡里藏着的坚守,比任何口号都动人——因为它真实,是一个普通人用行动守住的承诺,护住了16个家庭的安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