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时,仍然欠着列强7.3亿两白银的巨款,这一笔烂账,最终怎么解决的?伟人的回应十分霸气。[无辜笑] 1979年秋天一群美国人拿着发黄的债券出现在华盛顿的中国大使馆门前,这些债券上印着清朝的龙纹图案,面额高达2.2亿美元。 他们声称手中的债券是合法的,要求中国政府兑现这笔“欠款”,消息传回北京后,邓小平的回应很干脆:不认账。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就像个赌徒一样越陷越深。 最初的外债并不算太多,真正的麻烦始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咸丰和同治年间为了筹措军饷,清政府开始大量向外国银行借钱,利息高得吓人。 但真正压垮骆驼的是那些战争赔款,《南京条约》开了先河,《马关条约》让情况雪上加霜,到了1901年的《辛丑条约》,简直是要了命。 《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数字至今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本息合计13亿两白银,分39年偿还,要知道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才8000万两左右。 这就像一个月收入5000元的人,突然背上了80万元的债务,还要分39年还清,每个月光是还债就要花掉大部分收入。 慈禧太后倒是想过赖账,但列强的军舰就停在大沽口,由不得她,于是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到处搜刮民脂民膏。 到1912年宣统退位时,这笔债务的账本厚得像砖头,未偿还的外债累计7。3亿两白银,而且利息还在滚动增长,就像个永远喂不饱的怪兽。 而且这些钱大部分并没有用在国家建设上,而是被迫用来赔偿侵略者的“损失”,用今天的话说,这叫被人打了还要赔医药费。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西方国家就开始催债了,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纷纷发来外交照会,要求新政府“继承”这笔债务。 账单还是那个数字,7.3亿两白银,按当时的汇率算,这笔钱足够买下大半个欧洲国家的年度预算。 对于一个刚刚从战争废墟中站起来的国家,这个要求简直是天方夜谭,就算想还,也没那个能力,更何况凭什么要为别人强加的债务买单。 毛泽东的态度很明确,这些债务是侵略战争的产物,新中国概不承认,这个立场后来被写进了《共同纲领》,成为法律条文。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一些西方国家反而开始主动退钱了,美国用退回的庚子赔款建了清华大学,英国的退款用来办协和医院。 当你足够强大时,连债主都要讨好你。 那些1979年拿着债券的美国人,可能真的以为能讹到钱,但时代已经变了,中国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清王朝。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840年那个闭关锁国的天朝上国,也不是1949年那个一穷二白的新生政权,面对任何无理要求,都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说“不”。 网友们感慨万千: “好家伙,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新中国这波操作太硬气了,凭什么要我们为腐朽的清政府买单?支持毛主席的决定!” “这些美国人也是想钱想疯了吧,几十年前的债券还敢拿出来说事?邓小平回绝得漂亮!” “长知识了,原来《辛丑条约》赔款这么吓人,13亿两白银啊!清政府真是败家子,还好新中国不认这笔账。” “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当年我们弱小时被迫签不平等条约,现在强大了就有底气拒绝不合理要求。” “居然还有国家主动退还赔款?看来还是得自身强大才行,国际社会就是这么现实。” “看完才知道历史教科书上轻描淡写的一笔'废除不平等条约'背后有这么多的博弈和斗争,致敬老一辈领导人!” 大家怎么看待新中国“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决定?如果是你处在当时那个年代,会支持这个决定吗? 官方信源:中国国家档案馆 — 收藏有清代外债相关原始档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