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基本明牌了?我们可能要做好全面脱钩的准备。也不仅仅是中国要与美国脱钩,美国也在时刻准备着与中国脱钩,因为美国也不想受到中国的制约! 供应链原本是全球合作的桥梁,现在却成了各自防守的堡垒。中国不再满足于只做组装工厂,芯片、软件、机床,这些高端领域说干就干,钱往研发砸、工厂不停建,务求“关键零件要自己能造”。 虽然路还没完全走通,但能自主就多了一份底气。过去美国只要按个按钮,一些中企就得停工,现在情况有了改观。 美国这边的动作也不含糊,技术上卡脖子,芯片设备不卖还喊上日本、荷兰、韩国一块儿封锁,就是不让中国在高精尖领域追赶上来。 产业链这块,像苹果公司一样的巨头,虽然还在中国有工厂,但都着手分散风险,越南、印度成了新工厂的热门地。美国企业干脆把一部分业务移走,不全指望中国市场了。 中国企业有的在国内扛风险,有的把零部件外包出去,既保住了核心技术也能规避贸易壁垒。美国企业则防止受中国影响,提前布局备用生产线。谁都怕一旦彻底闹掰,自家财路不稳,这种未雨绸缪一眼就能看出来。 不光是做手机、搞芯片的受影响,农产品贸易也跟着波动。中国过去习惯从美国进口大豆,现在更愿意掏钱买南美货,美国农场主转向东南亚、欧洲,看哪儿能有新生意,两边都有备胎。 这个局势反映了两个层面的心理,中国对“被人控制”有切肤之痛,希望哪怕碰上外部压力也能抗住自家产业。 美国则对失去技术和经济优势难以释怀,不想让中国成长过快,到时候老大的位置不保。双方都不是凭一时冲动,而是把脱钩的准备当作长期策略。 未来如果这条路真的走到底,全球市场势必会重新洗牌。研发成本会提升,贸易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方便自在,竞争格局或许会变得更加分明。 亚洲的一些国家会趁机崛起,欧洲也可能被卷入新的联盟争斗。大公司有资源能撑,小企业就只能见招拆招。 虽然如此彻底脱钩谁都不太愿意,但准备工作没人怠慢。各自埋头苦干,是怕真有一天翻脸,自己还能站得住脚。 只是,不管怎么布局,合作的空间其实依旧留着,大家内心都明白,有些事情还是多点商量好过硬碰硬。 中美分道,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两边出招你来我往,或许以后谈合作更难,但只要还有利益交集,“完全切断”也未必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