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朝鲜绝不弃核,朝韩绝不合并,美国满足这个条件,我就能见特朗普! 朝鲜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十三次会议闭幕后,金正恩的讲话内容引发广泛关注。“绝不弃核”“朝韩绝不合并”“美国满足条件可会晤特朗普”。 这些明确表述并非突发表态,而是朝鲜基于地区局势与自身安全作出的立场重申,背后藏着对和平共处的理性诉求。 核力量在朝鲜的安全战略中占据核心位置。金正恩在会议上强调,朝鲜绝不会放弃核武器,这一选择并非出于对抗,而是对现实安全环境的回应。 他指出,若朝鲜放弃核武、解除武装,后续可能面临的风险已被历史与现实印证。 朝鲜的拥核立场并非谈判筹码,而是经过立法与战略规划的长期选择,不会因外部制裁或压力发生动摇,更不会为换取制裁解除进行相关利益交换。 这一立场的延续,源于对自身安全保障的自主判断。 朝韩关系的定位被赋予新的法律与政治内涵。金正恩明确表示,朝鲜与韩国是两个独立国家,这一立场将通过立法形式固化。 这意味着传统认知中基于 “同民族统一” 的南北关系框架发生根本转变,朝鲜彻底否定了韩国历届政府推动的统一诉求,将自身置于完全独立的国际主体位置。 他同时明确,不会与韩国进行任何面对面沟通,也不会参与任何涉及双方合作的事务,对韩国提出的三阶段无核化计划予以拒绝,认为其并无新意。 朝美会晤的可能性被设定了明确前提。 金正恩提到,至今仍对与特朗普的过往互动存有 “美好回忆”,若美方放弃对朝鲜无核化的执念,承认朝鲜拥核的现实并愿意和平共处,朝方没有理由拒绝会面。这一表述并非简单的条件交换,而是直指朝美对话长期停滞的核心症结。 他强调,美国若继续以制裁或武力炫耀施压朝鲜,将是对现实的误判,无法达成任何目标。 这些立场的集中释放,发生在特定的地区局势背景下。美韩近期持续推进军事合作,相关行动被朝鲜视为直接挑衅。 在此情况下,朝鲜通过最高人民会议这一最高权力机构传递立场,既是对内凝聚共识,也是对外清晰传递信号。 与此同时,俄罗斯计划派遣高层人员访问朝鲜,这一外交动向被视为对朝鲜立场的间接呼应,为地区局势增加了新的变量。 国际社会对相关表态展现出多元关注。 中国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反对任何加剧紧张的行为。 美国国内对朝政策存在不同声音,特朗普的个人经历让朝美领导人会晤的话题具备特殊敏感性,但美方尚未就 “放弃无核化要求” 这一前提作出回应。 韩国则对朝鲜的对韩立场表示遗憾,认为不利于半岛和平稳定,但未提出新的应对方案。 平壤的万寿台议事堂外,会议闭幕后的秩序迅速恢复。 朝鲜媒体持续播报会议内容,向民众传递国家的安全与外交政策方向。 与此同时,朝鲜筹备中的大规模阅兵活动进入最后阶段,外界猜测这将成为其展示国防力量的重要窗口。这些行动与公开表态相互呼应,构成朝鲜当前内外政策的完整图景。 从立场宣示到行动准备,朝鲜的每一步都围绕 “安全自主” 展开。绝不弃核是对安全保障的自主选择,明确朝韩独立是对双边关系的重新定位,提出会晤前提是对对话渠道的理性开放。 这些举措并非寻求对抗,而是在复杂地区局势中维护自身利益的务实选择。国际社会对半岛和平的期待,最终仍需建立在相互尊重、承认现实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化解分歧,这也是所有相关方需要面对的核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