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京东网银:年罚超千万+沦为被执行人,合规漏洞拖垮京东金融口碑?

当第三方支付行业迈入强监管时代,合规经营早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底线。然而,作为京东集团旗下核心支付平台的网银在线(北京)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却在2025年频繁陷入合规危机——不仅年内累计被罚超千万元,更因劳动纠纷被列为被执行人,其长期存在的内控漏洞与治理缺陷,不仅让自身陷入信任危机,更将京东集团的金融业务口碑拖入漩涡。

罚单“三连击”:961万重罚暴露全链条风控失效

2025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一张近千万元的罚单,再次将网银在线推向舆论风口。公告显示,该公司因10项违法行为被没收违法所得219.01万元,并处742.94万元罚款,罚没合计961.95万元;涉事的产品负责人、副总裁等高管黄某也因对5项违规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33万元。

此次处罚并非偶然,而是网银在线长期忽视合规管理的集中爆发。从违规细节来看,其问题覆盖了支付业务的核心环节:未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未建立信息共享联防机制、未按规定保存商户档案,甚至存在支付账户到银行账户的非同名划转违规操作。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核心法规,更意味着网银在线在商户准入、交易监控、信息留存等关键环节的风控体系形同虚设。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已是网银在线2025年收到的第二张大额罚单。年初,新修订的《反洗钱法》正式施行,监管对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的要求全面升级,而网银在线却因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及可疑交易报告,被处以101.73万元罚款,时任风控负责人赵某同步被罚。短短半年内,两次处罚累计金额超千万元,折射出该公司在合规治理上的敷衍态度——即便监管红线日益清晰,其内部制度仍未跟上监管步伐。

回溯过往,网银在线的“罚单史”更显触目惊心。2019年,该公司因15家企业35万笔物流单重复、12家企业13.53万笔物流单异常,被查出“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最终领到2943.26万元罚单,刷新当时第三方支付机构外汇违规处罚纪录。尽管公司当时承诺“严肃反思整改”,关停违规业务并清退商户,但从后续频繁被罚的情况来看,所谓的整改并未触及根本,内控漏洞依旧存在。

经营信誉双失:从被执行人到信任危机

合规问题尚未解决,网银在线的经营信誉又遭重创。2025年8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新增一条针对网银在线的执行信息,执行标的49.49万元,案由是与前员工的劳动争议。法院判决该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后,网银在线未按期履行,最终被强制执行。

这一事件看似是普通劳动纠纷,却暴露了企业治理的深层问题。对于一家管理规范的金融机构而言,按时履行法院判决是基本信用底线,而网银在线的拖延行为,不仅损害了员工权益,更向市场传递出“漠视法律判决”的负面信号。在第三方支付行业高度依赖用户与商户信任的背景下,此类事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商户可能因担忧合作风险终止合作,用户也可能对其支付安全性产生质疑,进而导致业务流失。

业内人士分析,网银在线频繁陷入合规与法律纠纷,本质是内部管理体系长期失效的结果。一方面,在京东集团的资源扶持下,该公司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合作商户超50万家,但风控团队建设与制度完善未能同步跟进,导致商户审核、交易监控等环节出现大量漏洞;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对合规的重视程度不足,从高管到基层员工缺乏系统性的合规培训,最终形成“重业务、轻合规”的畸形发展模式。

绑定京东消金:连带责任风险加剧

作为京东科技体系的核心支付平台,网银在线的困境早已超出自身范畴,开始向集团层面传导风险。2024年底,京东集团通过收购捷信消金(后更名为京东消金)拿下全国性消费金融牌照,而网银在线的母公司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以7.5亿元入股京东消金,持有15%股份,成为其重要股东之一。

这一股权关联意味着,网银在线将深度参与京东消金的业务体系,为其提供支付技术支持与资金流转服务。但问题在于,京东消金本身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截至2024年末,其净资产为-23.4亿元,处于资不抵债状态;2017-2020年不良贷款率均维持在2.8%以上,2023年更是通过转让超198亿元不良资产化解风险,存量质押应收账款规模达125亿元,偿债压力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网银在线的合规问题可能与京东消金的风险形成叠加。若网银在线未能有效控制支付环节的风险,导致资金流向不合规领域,或因反洗钱措施不到位引发监管调查,不仅会影响自身业务,还可能牵连京东消金,使其面临监管处罚或业务暂停的风险。更严重的是,一旦京东消金出现流动性危机,作为关联支付机构的网银在线,可能因资金结算问题被卷入债务纠纷,进一步放大集团的金融风险。

对于京东集团而言,当前的当务之急是重塑网银在线的合规体系:一方面,需投入资源完善其内控机制,建立覆盖商户准入、交易监控、信息留存的全流程风控系统,加强反洗钱与反欺诈能力;另一方面,应厘清网银在线与京东消金的业务边界,建立风险隔离机制,避免风险跨主体传导。

但从过往表现来看,网银在线的整改成效并不乐观。若京东集团不能拿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方案,随着监管对金融控股公司及关联业务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网银在线的“合规阵痛”或将演变为京东金融板块的长期隐患,最终影响集团在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等领域的战略布局。

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合规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对于网银在线而言,若不能彻底摆脱“罚单专业户”的标签,修复内控漏洞与市场信任,即便有京东集团的资源加持,也难以在行业中立足;而对于京东集团来说,如何解决旗下支付机构的合规困局,不仅关乎单一业务的成败,更将影响其整个金融板块的声誉与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