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背后高人终于浮出水面,俄罗斯能坚持这么久,有人说是中国、伊朗支持,其实都不是,她才是俄罗斯的“定海神针”,没她,普京根本撑不到现在,她就是普京背后的女人——纳比乌琳娜。 2022 年春天的莫斯科街头,老百姓拎着钱袋子在银行门口排起长队,每个人脸上都写满焦虑,因为兜里的卢布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毛。俄乌冲突刚爆发那会儿,西方的金融制裁就像铺天盖地的冰雹砸下来,莫斯科证券交易所的指数一天之内跌掉 42%,卢布汇率更是坐了过山车,1 美元一度能换 89.6 卢布,货架上的进口商品价签每天都在换新,有人早上看到的面包价格,到下午就涨了两成。 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候,俄罗斯中央银行大楼里,纳比乌琳娜已经连续熬了三个通宵,这位央行掌门人手里攥着的,可是俄罗斯经济的救命稻草。 她干的第一件事就让所有人吃了一惊,直接把基准利率从 9.5% 一下子提到 20%。这招看着简单,实则是釜底抽薪的狠活 —— 老百姓存银行的利息翻倍,自然就不会急着把卢布换成美元欧元藏起来。当时银行里的柜员都说,加息消息一出,第二天排队抢兑外汇的人就少了一半,那些本来打算把毕生积蓄换成美元的大爷大妈,算了算存款利息,又默默把钱存回了银行。 这还不够,纳比乌琳娜紧接着又给所有出口企业下了死命令,必须把 80% 的外汇收入换成卢布。要知道俄罗斯可是能源出口大国,这些企业手里握着大把美元欧元,这么一转换,市场上的卢布一下子就多了接盘侠,汇率跌势很快就稳住了。到了 5 月份,她看市场差不多稳了,又把强制结汇的比例降到 50%,既保证了卢布需求,又给企业留了点余地,这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最让人叫绝的还是她联手普京推出的 “卢布结算令”。2022 年 4 月 1 日起,所有 “不友好国家” 买俄罗斯天然气,必须先用欧元美元在俄罗斯银行换卢布,再用卢布付款。这招简直是把能源牌打成了金融牌,欧洲国家嘴上说不接受,身体却很诚实。 德国一开始硬气地说绝不妥协,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偷偷让企业在俄罗斯银行开了卢布账户。到 5 月中旬,光是欧洲就有 20 家天然气企业乖乖开户,毕竟谁也不想冬天冻着。连美国宇航员坐俄罗斯飞船去空间站,最后都得用卢布结账,这可真是把 “我的地盘我做主” 玩明白了。 这些操作下来,市场上对卢布的需求一下子就上去了,之前跌跌不休的汇率开始反弹,到当年夏天,美元兑卢布已经回落到 60 左右,比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硬生生回弹了三分之一。 纳比乌琳娜心里清楚,光靠加息和结算令还不够,必须给资本外流装上 “安全阀”。她规定老百姓从银行取外币现金,最多只能拿 1 万美元,多出来的部分只能换成卢布。这招看似有点 “霸王条款”,却成功阻止了外汇储备被掏空。 要知道西方当时已经冻结了俄罗斯一半的外汇资产,要是再任由国内资金往外跑,那才真要见底了。但她也没把路堵死,企业要是有实际需要,比如员工出差,还是能申请提取外币,这种张弛有度的操作,既守住了底线,又没把正常经济活动搞僵。 到 2022 年底,俄罗斯外汇储备不仅没见底,反而涨到了 5819 亿美元,比危机刚开始的时候还多,这在被全世界制裁的情况下,简直是个奇迹。 控制通胀也是纳比乌琳娜的重头戏。冲突刚爆发时,超市里的进口奶粉、洗发水价格涨得离谱,老百姓怨声载道。她一边通过加息收紧银根,一边让政府加大对农业和民生行业的支持,双管齐下稳物价。到当年 7 月,俄罗斯的年化通胀率从 5 月的 17.1% 降到 15.1%,10 月更是跌到 12.63%。 虽然还是比平时高,但比起有些国家动辄百分之几十的通胀,已经算是稳住了阵脚。最关键的是,她准确判断了通胀的拐点,到 7 月底就开始逐步降息,把基准利率从 20% 慢慢降到 8%,既没让经济因为高利率窒息,又控制住了物价,这种精准调控的本事,可不是谁都有的。 其实早在 2014 年克里米亚事件后,纳比乌琳娜就跟西方制裁过过招,那时候积累的经验,在 2022 年派上了大用场。她知道对付这种金融战,不能光靠硬抗,必须有一套组合拳。所以她一边加固金融防线,一边悄悄推动 “去美元化”,让俄罗斯的贸易更多用本币结算。到后来连印度买俄罗斯石油、土耳其买天然气,都开始用卢布或者本国货币,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对美元欧元的依赖。有数据显示,俄罗斯跟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中,用本币结算的比例从 2021 年的 19% 飙升到 2022 年的 40%,这背后少不了央行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