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8年,日本人砂原惠改名换姓化名张荣清,并谎报中国国籍,加入解放军,在辽宁战

1948年,日本人砂原惠改名换姓化名张荣清,并谎报中国国籍,加入解放军,在辽宁战役中屡次立功,参加抗美援朝,但不久之后他的身份暴露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0年深秋的朝鲜战场,在38军某师指挥所里,一个满脸尘土的侦察兵正蹲在地上,用冻得通红的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美军火力点的位置。 他叫张荣清,辽宁人,是部队里有名的"活地图"。 可谁也不知道这个立过三次大功的战士,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真名叫砂原惠。 砂原惠的故事要从1933年说起, 那年在日本福冈县,一个武士家族迎来了新生儿。 这个本该继承武士刀的少年,却因为父亲的反战思想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父亲是满铁矿物分析师,1938年被迫带着全家迁居辽宁阜新。 五岁的砂原惠记忆里,火车穿过鸭绿江时母亲颤抖的怀抱,比东北的冬天更冷。 他亲眼见过日本兵用刺刀挑开中国老乡的棉袄抢窝头,也见过父亲因偷偷分馒头给中国工友被宪兵打得奄奄一息。 1945年日本战败,十二岁的砂原惠和母亲、妹妹被遗弃在冰天雪地。 村里姓赵的老汉收留了他们,腾出柴房让他们栖身。 分土地时,这家人给自己起名"张福田",砂原惠则跟着中国孩子学汉字、说方言,两年后连走路甩手的架势都和本地小伙一模一样。 黑土地上人们对待他们一家的淳朴感情,让这个日本少年永生难忘。 地主看见牛圈里发了"洪水"也不生气,相反还觉得他聪明重用他。 1948年,解放军进村分地发农具,砂原惠看见这支队伍帮百姓挑水劈柴,和日军天差地别。 他瞒着母亲跑到征兵处,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张荣清"。 入伍时他只有15岁,私自改动年龄才通过审查。 这个日本少年比谁都拼命,拼刺刀练到虎口开裂,夜行军脚底磨出血泡。 辽沈战役中,他顶着炮火背下三名伤员,军功章上还留着弹片划痕。 平津战役时更绝,他打扮成卖糖葫芦的小贩混进北平城。 国民党兵白拿糖葫芦,他赔笑多送两串,油纸底下却画满火力点。 总攻那夜,他带突击队炸碉堡,怀里揣的炒面袋被打穿,炒面和血糊在一起。 庆功会上首长拍他肩膀:"小张这血性,比黑土地还浑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砂原惠咬破手指在国籍栏按下红印,部队跨过鸭绿江时,他背包里只有五斤炒面两双布鞋。 上甘岭坑道里分粮,他总把炒面拨给伤员。 有次敌军哑弹卡在阵地,他捆上绳子就冲:"咱四野哪有怂人!" 引爆时气浪把他埋进土里,怀里还护着那包中国黑土, 那是分地时村里大爷送的,他说这土就是我的家。 1953年春,母亲病危的消息传到朝鲜,砂原惠守在医院草棚嘟囔着。 卫生员猛地抬头:"你刚说啥?" 保卫科的审讯室里,他脖子青筋暴起:"我张荣清生是四野的人!" 直到关东州户籍档案摊在桌上,这个立过五次战功的副排长才蹲在地上捂住脸。 老团长抽完半包烟拍板:"管他哪国人,能豁出命打反动派的都是同志!" 但遣返令还是来了,闷罐车驶离丹东时,他掏出没写完的入党申请书,铅笔字被眼泪洇花:"我愿把生命献给最亲爱的祖国。" 回到日本的砂原惠开了贸易公司,促成多次中日交流。 2010年,他组织日籍解放军老战士代表团访华,穿着旧军装站在辽沈战役地图前,像个"土豆贩子"。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他听到《八路军进行曲》猛然起立,枯瘦手指贴住太阳穴,像当年在战壕持枪般稳当。 2021年临终前,他盯着中日地图喃喃:"埋我的地方,得算中国。" 子女分骨灰时惊见生锈的奖章,1951年朝鲜战场三等功勋章,背面刻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张荣清"。 辽宁档案馆机密柜里,1953年政审结论静静躺着:"砂原惠同志以鲜血证明了对中国人民的忠诚。" 北镇村的田埂上,吃过张荣清省下粮票的老人早已不在。 官方信源: 百度百科《砂原惠》 中国青年网《我填表的时候填的就是中国人》 和讯网《日本八路》 网易订阅《抗美援朝时,19岁战士张荣清被问:你是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