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近日,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大兴站(以下简称大兴服务站)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揭牌成立。这是继昌平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北京市设立的第三家市级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标志着首都生物医药产业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3年,北京市药监局在全国首创设立省级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发展,服务站已经成为北京市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窗口。通过主题培训、定制咨询、前置服务、资源对接、课题调研、园区合作等方式,面对面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实现审批前置、服务前移、创新产品优先,最大限度提升医药创新政策惠及面,助推北京市创新药械研发成果落地转化、创新产品快速上市。
截至今年8月底,昌平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服务站已累计服务企业近2000家次,解决企业问题超过2600个,通过组织开展临床专家会、注册资料预审查、受理前注册资料咨询服务等形式,累计帮扶37家进入医疗器械创新通道的企业产品顺利获批上市,助推40个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数量全国第一。今年以来,成功推动20款创新药械产品获批上市,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北京市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设立的大兴服务站延续了北京市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政企联络枢纽、沟通交流平台、服务支持基地、培训指导园地、宣传展示窗口”五大核心功能,并结合区域产业特色进行优化升级,是“区建区用、市级指导、市区协管”模式的又一实践。接下来,大兴服务站将充分发挥审评审批前置服务、定制化咨询、资源对接、培训指导、创新成果展示、产业集群培育等优势,积极整合专业技术力量、属地资源等加速推进创新药械上市进程。
“大兴区作为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基地,目前已集聚8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包括12家国家级药品检定研发机构、292家高新技术企业,诞生了5款一类创新药、14款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大兴服务站的落地将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优势。”该负责人介绍。
北京市药监局透露,继大兴服务站后,北京市第四家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海淀服务站也将于近期揭牌。届时将形成“东南西北”协同布局的首都生物医药产业服务网络。
□本报记者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