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的几个军转干部今天一起吃午饭聊天,说他们有点后悔转业来机关上班,不如有些战友一样,选择回家休息,逐月领取补助金,像一个团级干部可以拿到一万多一个月,还啥都不干,如果想干活可以去开网约车啥的,又解闷又能接着挣点钱。 桌上的红烧肉没怎么动,老周放下筷子叹了口气:“我那老战友老赵,跟我同期转业,选了逐月,上个月朋友圈晒钓鱼的照片,说刚给家里换了辆新车。我呢,天天对着报表加班,上个月孩子生病都没顾上陪。”一旁的小李也附和:“可不是嘛,我房贷每个月六千多,机关工资刚够糊口,要是选了逐月,至少不用这么紧巴巴。” 我端着茶杯没说话,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想起三个月前的一件事。那天暴雨冲垮了郊区的防洪堤,单位紧急组织人员去抢险。老周第一个报名,穿着雨衣在泥水里扛沙袋,肩膀磨破了也没吭声;小李负责转移受灾群众,背着一位老奶奶蹚过齐腰深的水,回来后高烧了两天。那时候,没人提过逐月的补助金,眼里只有要抢的险、要救的人。 没过多久,机关要选拔人去基层驻村,帮扶村里发展产业。名单刚贴出来,老周和小李就炸了锅。“驻村要待两年,家里老人孩子谁照顾?”小李皱着眉说。老周也连连摆手:“我这腰去年抗洪落下毛病,驻村条件艰苦,怕是扛不住。”可报名截止前一天,我却在报名表上看到了他们俩的名字。 后来我才知道,老周是听说驻村的那个村,有十几个留守儿童没人管,想起自己当年在部队带兵,最见不得孩子受委屈;小李则是看到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卖不出去,想起自己在部队搞过后勤保障,觉得能帮上忙。 驻村的日子确实不好过。老周住的宿舍漏雨,他自己找了块塑料布搭在屋顶;小李听不懂村里的方言,每天跟着村干部挨家挨户串门,硬生生练会了一口“土话”。有一次我去村里看他们,老周正陪着留守儿童写作业,小李则在地里帮村民摘果子,两人黑了瘦了,却比在机关时精神多了。 上个月,村里的农产品电商站终于建起来了。小李帮村民设计包装、联系快递公司,第一批果子刚上线就卖光了。村民们拿着卖果子的钱,给小李送来了一筐刚摘的苹果,笑得合不拢嘴:“李干部,要是没有你,我们这果子只能烂在地里。”老周也没闲着,他在村里办起了“留守儿童之家”,给孩子们买了图书和玩具,还联系了单位的同事来做志愿者。 那天中午,老周和小李又凑在一起吃饭,却没再提逐月的事。老周拿着手机给大家看孩子们的照片:“你看这小家伙,上次数学考了满分,非要给我送张画。”小李则兴奋地说:“电商站这个月销售额突破了十万,再过阵子,就能帮村里修条新路了。” 旁边的老张笑着说:“你们俩这劲头,哪像是后悔转业的?”老周挠了挠头:“以前总觉得逐月自在,现在才明白,干着踏实的事,看着身边的人越来越好,比啥都强。”小李也点头:“上次我妈来村里看我,看到村民给我送鸡蛋,拉着我的手说,比我在部队时还骄傲。” 没过多久,单位收到了村里送来的锦旗,上面写着“为民办实事,真情暖人心”。看着老周和小李站在锦旗前的笑容,我忽然明白,他们后悔的从来不是转业来机关,而是一时被安逸的生活迷惑,忘了自己骨子里的那份责任。 后来,老赵来单位办事,碰到了老周和小李。老赵说自己开网约车时,遇到过很多需要帮忙的人,上次还送一位突发心脏病的老人去医院。“其实不管选哪条路,只要心里装着点事儿,日子就不会空落落的。”老赵笑着说。 现在,老周和小李还在村里驻村,偶尔还是会抱怨工作累,但眼里的光却越来越亮。他们说,等驻村结束,还要申请去更需要的地方。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价值,从来不是来自每月的补助金,而是来自那些被他们温暖过的人,来自那些他们亲手办成的事。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军人转业安置 军士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