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洪学智看上了女兵张文,但当他主动示好时,张文却嫌弃洪老满脸麻子。就在两人僵持之际,张文的二哥说了一句话,促成了这桩姻缘。那么,二哥说了什么,洪学智与张文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洪学智1929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进入红四方面军,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到1936年已升任供给部主任。他在长征中负责后勤保障,多次组织部队突破封锁,确保物资供应。 1936年5月,红四方面军驻扎四川雅砻江边,部队举办运动会提振士气。张文1919年出生于四川通江县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与二哥张熙汉加入红军,分配到第四军供给部被服厂,主要从事缝补军衣和分发物资工作。 她入党后担任女兵班长,在运动会上领唱革命歌曲,声音洪亮,表现突出。洪学智注意到了她,认为她是合适的革命伴侣,便通过供给部政委谢启清和军长王宏坤转达意愿。张文得知后表示需要考虑,主要是对洪学智外貌和年龄有顾虑,他比她大6岁,脸上有天花留下的麻点,看起来显老。她提出征求二哥意见,谢启清同意了。 张文当晚找到二哥张熙汉,他是红军战士,直爽务实,听完妹妹描述后指出洪学智只有23岁,大6岁在当地很正常。他强调婚姻看重人品而非外貌,洪学智有责任担当,能照顾好人,不应只凭脸蛋判断。二哥的话让张文决定见面了解。 张文次日去洪学智办公室,两人交谈工作经历和革命理想,洪学智提到自己小时候得天花留下麻点,但工作能力强。张文通过这次交流认识到他的优点,同意结合。1936年6月1日,两人举行简朴婚礼,在军政治部办公室,几张桌子拼成台面,首长和同志们参加,仪式简短,大家鼓掌祝贺。婚后,他们随部队继续长征,洪学智负责后勤,张文在供给部工作,两人聚少离多,但互相支持。长征结束后,到达延安,洪学智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张文继续从事后勤。 1939年,长女醒华在延安蟠龙镇出生,取名寓意中华民族觉醒。由于抗日战争形势紧张,他们将女儿暂时交给当地农家抚养,留下5块银元,并嘱托如果牺牲就把孩子当亲生看待。全国解放后,通过组织找回女儿。 抗日战争时期,洪学智率部作战,张文随军转移,两人通信保持联系。解放战争中,洪学智指挥东北野战军后勤,保障辽沈战役等重大行动,张文在后方支援。1949年后,洪学智担任军区司令员,张文随夫迁居,操持家庭。两人育有3个儿子和5个女儿,其中洪虎后来成为少将,洪豹担任省长,其他子女在军队或机关工作。他们教育子女注重革命传统,低调生活。 1955年,洪学智被授予上将衔,1988年再次授衔,成为唯一两次获上将的人。张文始终保持红军本色,参与公益。晚年,他们定居北京,洪学智多次回金寨老家修路建校,张文两次陪同,1986年和2002年各一次。 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因病逝世后,张文整理其644件革命文物,全部捐给金寨革命博物馆,2009年完成捐赠。她继续资助老区教育,每月给8名特困大学生提供100元,直至毕业,并邀请他们到家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