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兵落地那瞬间看着就揪心,为啥?因为他们承受的冲击力,差不多等于背着台冰箱从三楼往下跳! 想活命,就得练“五点着陆”:脚、小腿、大腿、臀部、背侧,触地瞬间按这顺序缓冲卸力,像人肉弹簧似的滚着落地。哪怕下面是石头地,甚至敌人的阵地,也得把坠落变成能保命的动作。 更难的是,他们身上装备超过40公斤,落地时跟块巨石压身似的。一阵侧风、一根藏在草里的树杈,都能让好好的空降,变成躺进野战医院的“门票”。 而且落地后10秒内必须解开伞具、端枪警戒,还得赶紧找队友集合,根本没时间犹豫。 也正因为这么危险,伞兵都是精锐里的精锐,可就算这样,也有失手的时候。 比如二战“市场花园行动”里,美军伞兵刚飘在空中,就成了德军的活靶子。 1944年9月,盟军伞兵部队空降荷兰,目标夺取德军控制的桥梁。 可行动一开始就暴露了:德军早有防备,在空降区域架起机枪、高射炮,等着伞兵落地。 美军第101空降师的伞兵刚跳出机舱,德军的机枪就扫了过来。有的伞兵还没打开降落伞,就中枪,直接从空中坠落;还有的刚飘到半空,就被德军瞄准射击,在空中挣扎着掉下来。 第82空降师的伞兵更惨,他们的空降区域正好对着德军的火力点。德军用高射炮平射,炮弹在伞兵群里爆炸,不少人连人带伞被炸碎。就算侥幸落地,还没解开伞具,德军的子弹就追了过来,很多伞兵刚触地就牺牲了。 这场行动里,盟军伞兵光是在空中和刚落地时,就被德军打死打伤数千人。原本计划的快速突防,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打靶”,也让所有人看清:伞兵的每一次空降,都是在生死线上走一趟,落地前的空中几秒,可能就是要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