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根据美军攻打硫磺岛的经验,中国武统时,要特别警惕:台军很可能已经挖空台湾山脉,利

根据美军攻打硫磺岛的经验,中国武统时,要特别警惕:台军很可能已经挖空台湾山脉,利用山脉掩护进行轰炸,用山中的暗堡阻止我人民解放军抢滩登陆,这个问题不能忽视! 1945年的硫磺岛战役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美军原本以为5天就能拿下这个面积只有20平方公里的小岛,结果却打了整整36天,付出了6821人阵亡、21865人受伤的惨重代价,这也是太平洋战争中唯一一次进攻方伤亡超过防守方的战役。 日军在指挥官栗林忠道的指挥下,把整座硫磺岛的火山岩挖成了蜂窝,他们的坑道有的长达914米,既能躲轰炸又能快速调动兵力,让美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美军在登陆前狂轰滥炸,投下了24000吨炮弹和炸弹,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1200吨火力,却只摧毁了17个目标,大部分日军都藏在坚固的地下工事里安然无恙。 至于台湾的中央山脉,长达320公里、宽80多公里,比硫磺岛大了上千倍,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整个山脉占了台湾岛三分之二的面积。这里的岩石主要是坚硬的花岗岩,和硫磺岛的火山岩一样,都是天然的防御屏障。 台军这些年一直在调整防御策略,从之前的滩头防守变成了现在的“纵深防御、持久作战”,意思就是不再把兵力都放在海边,而是往山里撤。 他们在台中清泉岗基地花44亿新台币建了36座抗炸机堡,这些能抵抗轰炸的堡垒就是为了把装备藏起来。谷歌地球的卫星图片还曝光了台军在大肚山的“天弓三型”导弹阵地,那种扇形的七爪阵地布局,明显是为了形成交叉火力网。 大家可别小看在山里挖工事的难度,天山胜利隧道施工时,光是穿越一个440米宽的断层就费了天大的劲,那里的岩石要承受每平方厘米200多公斤的压力。 但台军有先天优势,中央山脉里早就有现成的基础,比如南回线的中央隧道就长达8070米,他们完全可以在这些既有隧道的基础上扩建。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在朝鲜挖了1250公里的坑道,能绕地球一圈半,台军完全可能借鉴这种经验,在中央山脉里构建类似的“地下长城”。他们的坑道只要做到防空、防炮、防雨、防潮这些基本要求,就能让部队在里面长期坚守。 现代战争虽然有了导弹和飞机,但山地防御的原理没变。硫磺岛的382高地因为日军的交叉火力变成了“绞肉机”,中央山脉里这样的高地多得多。台军如果把导弹发射车藏在山洞里,需要时开出来发射,打完就躲回去,很难被发现。 他们在军演中演练的“从滩头到城镇的守卫作战”,其实就是想把解放军引到山地里打消耗战。就像硫磺岛日军把美军拖入持久战一样,台军也可能想利用中央山脉的复杂地形拖延时间。 美军在硫磺岛的教训告诉我们,面对这种山地防御,火力优势很难完全发挥作用。就算有再多飞机大炮,也很难彻底清除藏在深山里的暗堡和坑道。 中央山脉的地形比硫磺岛复杂得多,这里不仅山高林密,还有很多天然洞穴可以利用,再加上人工挖掘的隧道和工事,完全可能形成一张巨大的火力网。 台军只要在关键位置部署重武器,就能控制周边很大范围,就像硫磺岛日军用坑道和暗堡控制整个海滩一样。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山脉地区年降雨量最高能达到6000毫米,复杂的气候条件也会给进攻方带来很大麻烦。 志愿军在朝鲜的坑道战中总结出“七防”标准,台军完全可能借鉴这些经验,把他们的山地工事建得更加完善。他们的抗炸机堡能保护战机,地下工事能保护人员和装备,再加上山脉里的交通壕和隐蔽通道,完全可以实现兵力的快速调动。 硫磺岛战役中,日军虽然最终战败,但他们用坑道战给美军造成了巨大伤亡,这种战术被后来很多军队研究和借鉴。台军这些年的军事演习和工程建设,明显是在学习这种山地防御战术。 中央山脉的自然条件比硫磺岛优越得多,可利用的空间也大得多,如果真的被改造成一个巨大的防御体系,将会给登陆作战带来极大困难。 就像硫磺岛表面看起来光秃秃的,底下却藏着成千上万的日军,台湾中央山脉表面上是茂密的森林,底下可能早就被挖空,藏着各种武器和兵力,等解放军登陆推进时,这些隐藏的火力点就会突然发起攻击,给进攻造成很大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