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888年,53岁的慈禧对一名年轻英俊的侍卫一见钟情,当晚就宣此人进了寝宫。两年

1888年,53岁的慈禧对一名年轻英俊的侍卫一见钟情,当晚就宣此人进了寝宫。两年后,侍卫却吞金自杀。 一个掌握着帝国最高权力的女人,一个风华正茂的豪门子弟,一段相差20多岁的“禁忌之恋”,最后以男方的惨死收场。 慈禧太后,那年她53岁。那尔苏,科尔沁旗的,当时三十出头,正是男人最有魅力的时候。 很多人一听53岁,脑子里就浮现出一个干瘪老太太的形象。宫里出来的档案和见过她的外国人回忆录都提过,慈禧保养得极好,皮肤白皙,加上常年养尊处优,气质雍容华贵。用现在的话说,是个风韵犹存的“美魔女”。更关键的是,她不是个普通女人,她是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权力是最好的春药,这句话搁在慈禧身上,再合适不过。她什么样的男人没见过?可偏偏,就在1888年,她看上了那尔苏。 那尔苏也不是一般人。他能当上御前侍卫,靠的绝不仅仅是那张俊俏的脸蛋。他的家世,那叫一个显赫。他的爷爷,是晚清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僧格林沁。 这位爷可不是善茬儿,当年捻军闹得凶,是他带兵镇压的;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他指挥了大沽口保卫战,给了侵略者当头一棒。虽然最后战败了,但僧格林沁的勇猛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那尔苏是根正苗红的将门之后,勋贵子弟。他自己也争气,骑射俱佳,英武不凡。更重要的是,他还娶了瑞郡王的女儿,妥妥的皇亲国戚。 这么一个要背景有背景、要相貌有相貌的年轻人,站在慈禧面前,就像一块完美的璞玉。慈禧动心了。 那天晚上,紫禁城深宫的红墙之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正史里不可能有记载。但野史和宫中流言传得有鼻子有眼。据说,慈禧当晚就宣那尔苏进了她的寝宫——储秀宫,并且屏退了所有下人。一个掌握生杀大权的半老太后,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侍卫,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后面的事,大家可以尽情想象,但说白了,无非就是那么点事。 从那以后,那尔苏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了。慈禧给了他一个“内大臣”的虚衔,让他可以随时出入后宫,陪伴左右。这在当时,等于是向整个宫廷宣告:这个人,是我罩着的。 一时间,那尔苏成了紫禁城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有人羡慕他一步登天,有人嫉妒他得了太后的恩宠,但更多的人,是在背后用最恶毒的语言揣测他和慈禧的关系。这些闲言碎语,像刀子一样,不仅扎向那尔苏,也扎向他背后的整个家族。 那尔苏是什么感受?他当然知道,慈禧给他的是一份甜蜜的毒药。他得到的每一次赏赐,每一次“恩宠”,都在把他往火坑里推。他的妻子怎么办?他的家族怎么办?僧格林沁一门忠烈换来的声誉,难道就要毁在他手里? 权力场上,最怕的就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私情”。它比任何政治斗争都更凶险。因为政治斗争还有规则可言,而这种事,全凭最高掌权者的一念之间。慈禧今天可以宠他,明天会不会因为听了一句谗言就把他杀了?没人知道。 那尔苏活在巨大的恐惧和压力之下。他像一个走钢丝的人,脚下是万丈深渊。一边是太后不容抗拒的权威,一边是家族的荣辱和自己的性命。这种日子,过一天都是煎熬。 终于,在两年后的1890年,他崩溃了。他选择了清朝贵族最“体面”的一种自杀方式——吞金自尽。这种死法极其痛苦,黄金坠入腹中,会把内脏撕裂,人要在极度的痛苦中挣扎很久才会死去。他选择这种方式,或许也是在向这段扭曲的关系做最后的抗议。 那尔苏死了,宫里宫外一片死寂。慈禧听闻消息后,好几天没怎么说话。她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悲伤,但她下令为那尔苏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算是给了他最后的体面。 慈禧到底爱不爱那尔苏? 对慈禧来说,那尔苏更像是一个证明她依然有魅力的工具,一个排解她晚年孤寂的玩物。她的一生,经历了太多风浪:丈夫早逝,儿子夭折,在男人堆里玩弄权术,撑起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她内心不可能不孤独,不可能没有作为一个女人的正常需求。但她的身份,注定了她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去爱。她的任何一点“私情”,都可能被政敌利用,掀起滔天巨浪。 所以,她对那尔苏,或许有过一瞬间的真情,但更多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占有。当这份占有威胁到她的统治和“皇家脸面”时,她可以毫不犹豫地舍弃。那尔苏的死,对她来说,可能就是处理掉了一个“麻烦”。她为他厚葬,不过是想堵住悠悠众口,给自己留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