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打击,德国太狠了! 9月10日,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表示,他们将发起一场所谓纵深打击倡议,利用远程无人机,对俄罗斯领土实施打击。 就在德防长表态后,不少人觉得,德国这次干脆不装了,其动作比之前强硬不少,不再只是提供防御性武器,而是直接帮乌克兰打出去,不过一旦实现,这也意味着俄乌冲突很可能要进入一个新阶段。 其实此前德国在军事援助上一直比较谨慎,但最近几个月,政策明显转向。今年5月底,德国总理默茨就公开说,解除乌克兰使用德国提供的远程武器的限制,允许乌军拿“金牛座”这类巡航导弹打俄罗斯本土。 这种导弹射程能达到500公里,威力不小。再加上现在推出的无人机计划,德国显然已经改变了先前相对保守的策略。 为什么德国突然变得这么“狠”?或许有这几个原因...... 一方面是战场形势所迫,乌克兰反攻并不顺利,俄军一直在推进,如果西方再不提供更具攻击性的武器,乌军很难顶住压力。 另一边,德国国内政治也有影响,默茨上台的时候,就把“支持乌克兰”作为重要口号,现在他得兑现承诺。有民调显示,多数德国民众支持军事援助乌克兰,政府也得回应这种民意。 再加上英美法等国早已放开远程武器使用限制,德国如果再不跟上,可能会显得被动,甚至在北约内部被边缘化。 不过,德国也不是光喊口号,他们自己也在加强军事建设。据说默茨政府打算2026年恢复义务兵役制,还要把国防开支提升到GDP的5%,远高于北约2%的要求。 这些动作都表明,德国正在认真重新武装自己,目标可能是打造欧洲最强的常规军队。另外,他们还计划从美国购买大批“爱国者”导弹,一部分给乌克兰,一部分自用。这说明德国是在做长期准备,不只是临时应付。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无人机肯定是这一轮援助中的亮点,德国提供的不是普通无人机,比如“卡玛”这款,能飞100公里,带弹头,而且抗干扰。还有“矢量”无人机更厉害,能自主导航,不依赖卫星信号,飞180公里。 这些无人机成本低、能大规模生产,一个月能交付几百架。这意味着乌克兰可以持续获得远程打击能力,不必完全依赖昂贵的导弹。 无人机正在改变现代战争的面貌。它便宜、灵活,还不怕电子干扰,比传统导弹有独特的优势。俄罗斯虽然防空系统不错,但面对大量低空飞行的无人机,防守起来也非常吃力。这也让我们看到,未来冲突中,高科技、低成本的武器会越来越重要。 对此,俄罗斯的反应非常强烈,他们不止一次警告,如果德国提供远程打击武器,就等于“直接参战”。俄罗斯甚至修改了核武器使用准则,把无核国家在有核国支持下发动远程攻击视为“联合攻击”,并扬言可能动用核反击。 这话不是说说的,俄罗斯近年来多次进行核演习,明显是在向西方示警。 国际社会对德国这一举动态度并不完全一致。英国明确表示支持,还说要自己采购几千架无人机给乌克兰。 但欧盟内部就有不同声音,比如欧盟的一些政客之前提过向乌克兰派兵,但德国防长马上反驳,说军事行动不属于欧盟的权限。这种分歧说明,欧洲国家在如何支援乌克兰、到底支援到何种程度,还没有达成共识。 如今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3年多,欧洲发现自己不能再依赖别人的保护,必须自己强大起来。德国作为欧洲领头羊,加大军事投入、提升援乌力度,既是为了应对现实威胁,也是想重新确立自己在欧洲的安全领导地位。 但风险也确实存在,冲突升级的可能性不能忽视,俄罗斯已经把话讲得很明白,如果西方越过红线,不排除使用极端手段。而德国在境内部署远程导弹,更是直接刺激俄罗斯。双方如果都不让步,局势可能会滑向更危险的境地。 德国这次放狠话说要对俄“纵深打击”,不仅关乎眼前的俄乌战场,也影响长远的地缘战略格局。无论最后德国会不会落实这句狠话,双方都没有赢家,毕竟战争的尽头,从来不是胜利,而是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