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受米莱在关键省级选举中落败影响,阿根廷股、债、汇三杀,资产遭遇猛烈抛售。与此同时,阿根廷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也在上升。摩根大通最新报告将阿根廷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5.3%下调至4.7%,主要原因在于二季度GDP表现不佳、汇率波动以及中期选举不确定性。
在当地时间9月7日举行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选举中,阿根廷“庇隆主义”的祖国力量联盟获得47%的选票,大幅领先米莱的自由前进党的33.9%。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作为阿根廷最大且选民规模最大的省份,拥有全国近40%的选票,但历来是“庇隆主义”的票仓。
采取亲美立场的米莱原本希望通过在该省的激烈竞争为10月26日举行的全国中期选举积聚势头。然而,此次选举的重大挫败,使选民对其改革计划和腐败丑闻的质疑进一步加剧。这场失利不仅动摇了米莱的政治根基,也为其执政以来推行的“电锯”式激进改革蒙上阴影。
2023年12月米莱就任时,阿根廷年通胀率211.4%,月度通胀率12月达25.5%,为全球最高。财政赤字占GDP的5.4%,外汇储备枯竭,比索汇率失控,贫困率已超过40%。面对“经济崩溃”局面,米莱提出“电锯”改革,核心包括:大幅削减公共支出、裁撤政府机构、终止赤字货币化、推动国企私有化、放松管制与税制简化。
公共工程项目全面叫停,能源补贴大幅下调,对地方财政拨款则直接腰斩。这种被称为“电锯疗法”的紧缩政策,直接冲击了阿根廷延续数十年的福利主义传统。
政府部委从18个减至8个,关闭200多个地区级机构,裁减公务员约3.7万人。
2024年10月,阿根廷实现月度财政盈余5233.98亿比索,为近12年来首次连续9个月盈余。通过投资激励制度(RIGI)和税收赦免,2024年财政收入增加约180亿美元。
2024年前9个月,公共资产支出同比减少80%,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减少70%,公务员工资减少26%,养老金支出减少23%。
2025年5月,CPI环比仅上涨1.5%,为2020年以来最低;年通胀率从211%降至43.5%。
比索兑美元汇率从2023年底的1200:1回升至2025年6月的1182:1,升值4.1%。
截至2025年5月,阿根廷实现连续17个月贸易顺差,出口同比增长20%,农产品出口表现强劲。
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为近三年最快增速。
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2025年报告,阿根廷经济自由度排名上升21位,全球排名第124位。
以上是不斐的成绩,但代价与不足也很明显——
改革的经济数据背后,是普通阿根廷人沉重的社会代价。2024年末,阿根廷的贫困率已攀升至53%,最低工资的实际购买力缩水了28%,创下自2001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
许多患者不得不在“就医还是吃饭”之间作出选择。一位神经外科医生透露:“医护人员的生活水平也大多处在贫困线以下”。
公共服务萎缩让社会不满加剧:大量公立学校、医院面临经费短缺,部分地区药品供应中断;取消交通、供暖、食品补贴后,低收入家庭生活成本激增,社区食堂需求暴增;解散国家反歧视局、关闭性别暴力处理机构,引发人权组织强烈批评。
2024年10月,超过十万名大学生与教职员工走上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抗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预算削减。
私有化与劳工改革受阻:原计划私有化41家国企,最终仅6家进入流程,包括阿根廷航空、AYSA等;放宽解雇限制、降低雇主缴费比例的提案在国会遭遇强烈反对,尚未通过;2025年9月布省选举惨败后,执政党在国会影响力进一步削弱,改革推进难度加大。
祸不单行的是内部分裂。2025年7月,距离中期选举仅剩三个月,米莱在总统府怒斥副总统为“叛徒”,撕碎了执政联盟的最后体面。
决裂的导火索是参议院高票通过的一项养老金增长法案。该法案要求将退休金上调7.2%,遭到米莱强烈反对,而主持投票的正是副总统兼参议长。
在52票赞成、零票反对的压倒性支持下,该法案获得通过。这成为米莱政府内部矛盾公开化的标志性事件。阿根廷总统制与极化多党制遇到新问题。
面对挑战,米莱并未放缓改革步伐。他宣布2025年将推进一项“深度锯切”改革计划,将有超过3000项工作待改革。
重点将是继续深化劳动改革、实现国有资产私有化以及消除90%的税种。米莱声称:“我们消除了对弱势群体最糟糕的‘税收’——通货膨胀”。
然而,民意调查显示支持率大跌,“股债汇三杀”已表明投资者用脚投票。2025年10月的中期选举将决定“电锯改革”的命运——阿根廷人将在财政紧缩与社会痛苦之间做出权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