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上,中国让德国出了个大丑,德国终于为屡次反华付出了代价 2025年8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的直播镜头下,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的一句质问让德国代表团如坐针毡:"三年了,德国调查出什么真相?还是说,真相让贵国难以启齿?" 这句话一出来,推特实时话题区直接炸了。 还有人翻出三天前的对比图 —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东京论坛上扯着嗓子骂 “中国破坏台海现状”,身后巡游的大众新能源车上,“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 的蓝色贴纸亮得晃眼。 “政客骂中国,企业抱中国大腿” 这戏码,德国演了不是一天两天,但北溪管道爆炸案这摊水,比你想的还深。 先说说这起拖了三年的 “悬案”。2022 年 9 月 26 日,北溪 1 号、2 号管道同时爆炸,当时德国总理朔尔茨连夜开内阁会议,拍着桌子喊 “这是对欧洲能源安全宣战”。可有意思的是,当联合国提议成立国际独立调查组时,德国转头就和美国一起投了反对票。 当时德国有多依赖北溪吗?数据摆这:2022 年德国 55% 的天然气靠俄罗斯管道输送,化工巨头巴斯夫一天要用掉的天然气,够 10 万户家庭用一年。 爆炸后没俩月,德国超市里取暖器被抢空,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工厂直接减产 30%— 可即便这样,德国愣是没追着要真相,反而转头扑向美国怀抱。 2023 年德国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比上一年翻了 3 倍,单价却比俄罗斯管道气贵 2.3 倍。这账怎么算?2024 年德国工业用电成本涨了 18%,宝马把电动车生产线搬到美国得州,西门子也跟着去建厂 。 就因为美国给了 “页岩气低价 + 税收减免” 的甜头。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私下跟企业吐槽 “能源成本要弄死制造业”,转头在欧盟会议上,还是跟着美国喊 “要警惕中国供应链”。 再说说台海这事儿。瓦德富尔在东京骂中国的时候,德国博世集团正在苏州扩建工厂,2024 年博世在华营收 50 亿欧元,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和宁德时代的合作。 还有宝马,2024 年在华销量占全球 40%,沈阳工厂扩建花了 20 亿欧元,转头德国政府就宣布,要给台湾地区卖 2.1 亿欧元的 “水下无人机”。 更绝的是,这些无人机的核心芯片,还得靠台积电代工。2024 年台积电给德国军工企业的代工订单,占了其欧洲业务的 15%— 等于德国一边拿 “台海安全” 当借口骂中国,一边靠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造武器,这逻辑简直离谱。 现在欧盟内部都看不下去了。2025 年 3 月欧盟峰会上,马克龙直接怼德国:“欧盟不能一直当美国的跟班,德国天天喊‘战略自主’,结果连北溪真相都不敢要?” 意大利更直接,偷偷跟中国签了 12 项合作,把中国高铁技术引进来改造米兰到罗马的线路,还引进中国光伏改造火电站 —2025 年意大利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比德国还高了 3 个百分点。 最让人心疼的是那些被牵连的国家。 非洲的尼日利亚,2024 年因为北溪爆炸导致天然气价格暴涨,40% 的化肥厂停了产,粮食减产让粮价涨了 20%,多少人吃不上饭。 回到 8 月 26 日的安理会,耿爽最后说:“真相不会因为回避就消失,责任也不会因为拖延就免除。” 这句话戳穿的不只是德国的遮羞布,更是某些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 — 嘴里喊着 “规则至上”,遇到自己的利益就把规则扔一边;骂着 “供应链不安全”,却离不开中国的技术和市场;拿着 “安全” 当借口挑事,却连基本的真相都不敢面对。 现在全世界都在看德国怎么收场:是继续跟着美国捂盖子,还是拿出勇气查真相?是接着让政客骂中国、企业赚中国钱,还是正视中德合作的利益? 毕竟国际舞台上,靠演戏撑不了多久,真真切切的利益和真相,才是最实在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