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联合早报今天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说,由于总统特朗普实施的关税政策,美国一年

联合早报今天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说,由于总统特朗普实施的关税政策,美国一年的关税收入可能超过5000亿美元。”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这次真的抡出了"天文数字",这个数字相当于芬兰全年GDP的总和,比去年全球军火贸易总额还高出三成。 更夸张的是,贝森特预测9月单月关税收入将出现"火箭式增长",而国会预算办公室更估算未来十年能靠关税减少4万亿美元联邦赤字。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但稍微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看似“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背后,藏着不少值得深究的弯弯绕绕。 首先得弄明白,关税这钱到底是谁在掏腰包。表面上看,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但实际操作中,这笔钱最终还是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头上。 打个比方,一家美国公司从中国进口一批电子产品,原本成本是100美元,加上25%的关税后,成本就变成了125美元。为了维持利润,这家公司要么提高售价,要么压缩其他环节的成本,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有研究显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经让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了上千美元,低收入群体受到的冲击尤其明显。 再说说那 “火箭式增长” 的预测。为啥 7、8 月关税收入涨得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4 月就放话要加税,好多美国企业怕之后税更高,赶紧在加税前去抢着进口商品 —— 这就跟咱们听说要涨价赶紧囤货一样,属于一次性的 “突击消费”。 等这波囤货潮过了,供应链慢慢调整过来,你再看那收入还能涨得起来不?恐怕就悬了。而且关税加得越高,大家越不敢进口,长期下来,能收的税反而会变少,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就跟你把东西卖太贵了,没人买了,最后赚的钱反而少了一样。 还有国会说的“十年少 4 万亿赤字”,这更是画大饼。你想啊,关税收入是多了,但别的地方可能亏得更多。 比如关税一涨,美国企业成本高了,利润就少了,那企业交的所得税不就跟着少了?还有些企业因为成本太高,不敢投资扩产,甚至裁员,老百姓收入少了,交的个人所得税也会少。 而且政府为了安抚那些受关税影响的行业,比如农民 —— 中国之前反制美国,大豆卖不出去,政府不得给农民发补贴?这补贴钱从哪儿来?还不是从财政里出。 这么一进一出,所谓的 “减少赤字”,说不定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以前小布什也搞过钢铁关税,当时看着收了点钱,结果后来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太大,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 更麻烦的是,这关税政策已经把其他国家惹毛了。欧盟直接说要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报复,加拿大、墨西哥也憋着劲儿要反制 —— 你加我的税,我就加你的税,最后大家都没得好处。 全球贸易本来是你卖我东西、我卖你东西,互相赚钱,现在这么一闹,贸易量肯定得降,最后整个全球经济都得受影响。就像邻居之间本来互相帮忙,结果因为一点破事吵起来,最后两家日子都不好过。 其实早有前车之鉴,1930 年美国搞的《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案》,也是想靠加关税保护自己,结果呢?直接引发了全球贸易萎缩,还助推了大萧条。现在虽然情况不一样,但道理是相通的:保护自己没错,但用加关税这种笨办法,最后只会把自己也拖下水。 说到底,特朗普这 5000 亿关税收入,看着是个大数字,其实就是拿美国老百姓的钱包、美国企业的未来,还有全球经济的稳定当赌注换回来的。 现在看着热闹,等这股劲儿过了,各种问题都会冒出来 —— 到时候赤字没减少,老百姓日子更难,盟友也跑了,那才是真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