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夏,张作霖晋见袁世凯,一见面便迫不及待地说:“我带着几个把兄弟把八大胡同逛遍了,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袁世凯哈哈大笑,放下戒心,认为这个“胡子”出身的将领不足为惧。 要理清这场会面的缘由,需从 1915 年时局说起。彼时袁世凯正紧锣密鼓筹备复辟帝制,而东北这一 “龙兴之地”,是他必须掌控的关键。 张作霖出身 “胡子”,早年在东北拉杆子,后被清廷招安,辛亥革命后投靠袁世凯,凭借手腕升至奉天镇守使,手握数万精锐奉军,在东北已成 “土皇帝”。袁世凯对他向来又用又防:既需他稳住东北局势,又怕他成为复辟绊脚石。 1915 年上半年,日本提出 “二十一条”,诸多条款涉及东北利益,张作霖在东北多次公开反对,甚至派兵抵制日军,这让袁世凯疑虑重重。他既担心张作霖与日本勾结致东北失控,又怕其拥兵自重,在自己复辟时带头反对。 于是,袁世凯以 “商议东北防务” 为由召张作霖入京,一来探底,二来伺机削其兵权。 接到召令时,张作霖正在奉天总督府议事。副官念完电报,屋内瞬间安静。把兄弟冯德麟皱眉道:“大哥,袁世凯这是调虎离山,咱不能中圈套!” 张作霖摸了摸胡子,沉声道:“他是大总统,不去反倒落人口实。” 参谋长杨宇霆补充:“帅爷,北京之行需小心,得让袁世凯觉得您无威胁,才能平安返回。” 张作霖沉思片刻,眼中一亮:“咱就演一出戏,让他觉得俺是没见过世面、只知享乐的粗人!” 随后,他带着冯德麟、吴俊升等把兄弟及卫兵赶赴北京,途中特意交代手下,到京后要故意表现粗鲁,尤其在袁世凯面前,务必让其觉得自己是 “土包子”。 抵达北京当日,张作霖未去见袁世凯,而是按计划带冯德麟、吴俊升直奔八大胡同。八大胡同是当时北京有名的风月场所,达官贵人常在此流连。 一行人走进 “春香楼”,老鸨满脸堆笑迎上来:“几位爷是外地来的吧?快请进,咱这儿有刚到的江南姑娘!” 张作霖大摇大摆坐下,扯开嗓子:“老板娘,把最好的姑娘都叫出来!钱不是问题,只要俊、会伺候人,俺有的是大洋!” 说着,他掏出一沓银元拍在桌上。 老鸨见状,连忙叫出姑娘们。张作霖等人选好姑娘进了包厢,随后一整天都在八大胡同吃喝玩乐,故意闹得人尽皆知,就是为了让袁世凯的人知晓。 果然,袁世凯很快收到汇报:“大总统,张作霖到京后直奔八大胡同,至今仍在享乐,似是乐不思蜀。” 袁世凯嘴角勾起冷笑:“果然是没见过世面的胡子,不过是否装的,明日见了便知。” 次日上午,张作霖按约到总统府。他故意穿了身不合身的军装,领口扣子松开两颗,头发凌乱,似刚从酒桌下来。一进书房,他像乡下汉子见了大官,局促得手脚不知安放。 袁世凯端着架子问:“雨亭,此次召你,是想商议东北防务。近日日本在东北动作频频,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张作霖闻言,脸上露出茫然,挠挠头:“大总统,您说的这些俺不懂。俺就是个粗人,只会带兵打仗,您怎么说,俺就怎么干,绝不含糊!” 袁世凯皱眉,觉得他回答敷衍,又问:“你在东北经营多年,手下有多少兵马?装备如何?若与日本开战,能守住东北吗?” 这是个烫手山芋,说少怕被削权,说多怕遭忌惮。张作霖压低声音凑近:“大总统,俺手下也就几万兵,装备一般。但您放心,只要您下令,俺拼了命也守东北!俺这辈子没啥大志向,就想跟着您干,捞个官让兄弟们有饭吃,就满足了。” 袁世凯见他一会儿支持复辟,一会儿想着当官发财,一副贪得无厌、胸无大志的模样,终于彻底放下戒心,哈哈大笑:“雨亭,你真是实在人!这年头,实在最重要。你跟着俺好好干,少不了你的好处!” 张作霖见袁世凯笑了,心中石头落地,知道这出戏演成了。 虽被张作霖的表象欺骗,但袁世凯老谋深算,并未完全放松警惕。 一次宴会上,袁世凯故意说:“雨亭,你在东北辛苦多年,如今东北局势复杂,不如留在北京当陆军总长,帮俺分担压力?” 他装作受宠若惊,连忙起身摆手:“大总统,您别开玩笑!俺是大老粗,连字都认不全,怎么当陆军总长?您别让俺干文官的活,俺实在干不了!” 张作霖深知,东北是他的根基,手握奉军守着东北,袁世凯才不敢动他。离开东北没了兵权,自己只能任人宰割。所以无论袁世凯如何诱惑,他都坚决不离开东北。 1915 年夏末,张作霖在北京待了近一个月,见袁世凯戒心尽消,便以 “东北防务紧张需回营处理” 为由辞行。袁世凯见他无野心且对自己 “忠心”,未加挽留,还亲自设宴送行。 而袁世凯自张作霖离京后,彻底放松警惕,全力筹备复辟。1915 年 12 月,他正式宣布复辟帝制,改国号 “中华帝国”,定年号 “洪宪”。可这一行为遭到全国反对,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北洋军阀内部也分裂,不少将领反对复辟。 内外交困下,袁世凯仅当了 83 天皇帝,便被迫取消帝制,1916 年 6 月 6 日忧愤而死。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张作霖凭借在东北积累的实力,趁机扩张,先后占领吉林、黑龙江,成为 “东北王”。后来,他又率奉军入关,控制北洋政府,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实力的军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