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解放战争中,苏克之率部包围营口后,却下令不能对敌射击。营口籍战士怒了:怎么到解放

解放战争中,苏克之率部包围营口后,却下令不能对敌射击。营口籍战士怒了:怎么到解放家乡,就让我们假打。苏克之不仅没有安抚这些战士,反而再次强调:“就是要缩手缩脚,不准狠打!” 1948年冬,营口城下硝烟弥漫,解放军第3团完成包围后却接到奇怪命令:不准真打!营口籍战士们愤怒了,离家多年浴血奋战,好不容易回到家乡,为何要”假打”?当战士们质疑时,团长苏克之不但没有解释,反而严厉强调”缩手缩脚”,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苏克之于1919年5月出生在河北省深县,1938年参加八路军,时任辽南军区独立师团长。这位从政工干部成长起来的指挥员,在冀中平原的抗日烽火中锤炼了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军政工作经验。 1948年2月19日,苏克之和全师刚刚解放了鞍山,吴瑞林就发出了命令:“进军营口!”这道命令让第3团炸开了锅。苏克之率领的3团是解放营口的先头部队,很多战士就是营口人,听到这个命令,他们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喊:“好啊!要回家乡了!”大家兴奋得欢呼雀跃。 部队士气高昂,在苏克之的指挥下,马不停蹄,人不下鞍,直奔营口,180公里的路程天黑前就赶到了,部队很快完成了对营口的包围,对营口形成了大军压境之势。战士们摩拳擦掌,准备痛痛快快打一场解放家乡的战斗。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包围圈形成后,苏克之接到了命令:“用火力佯攻扰敌。”一进攻,又接到命令:“不能真正向守敌射击。”这样的命令传达下去,战士们愣住了。在外地打仗时从来没有这样的限制,为什么到了自己家乡反而要束手束脚? 以后,上级的命令一个接一个,让他有点莫名其妙,主要意思就是”假打”!战士们很是生气,说:“在外面打仗爽得很,没想到解放自己的家乡,却要缩手缩脚的。”营口籍战士们的情绪更是激动,有人愤愤不平地说:“怎么到解放家乡,就让我们假打?” 面对战士们的质疑和牢骚,苏克之的态度异常坚决。苏克之:“坚决服从命令!”当战士们继续表达不满时,他甚至更加强硬地重申:“就是要缩手缩脚,不准狠打!”这样的回应让在场的干部战士都感到不解。 就这样僵持着,苏克之耐着性子等了四五天。24日凌晨,他终于接到了战斗的命令,从凌晨打到中午,3团战士使出了吃奶的劲,猛打猛冲,可是,眼看就要打进城内了,又接到”佯攻,不要真打”的命令,战士们只好缩了回去,这样他们一直”假打”到第2日下午5时,结果又接到命令:“暂停进攻。” 苏克之这时已知晓秘密,但干部们嘴巴翘得高高的:“我们独立师虽然不是主力,可是什么时候打过这样的窝火仗?”连排长们也开始议论纷纷,部队情绪达到了临界点。 关键时刻,苏克之召集连以上干部开会,道出了真相:“国民党暂编58师起义了,但是营口还驻有国民党新编第3交警总队及国民党第52军前进指挥所的警卫营等近万人。”苏克之说,“我们独立师的任务,一是协助起义的58师顺利撤出营口;二是消灭剩下的万余守敌。” 这时,大伙才明白,原来这几天的佯攻就是想促成国民党暂编58师起义,几天的怨气一跑而光,一个个”嘿嘿嘿”地笑着。原来,这几天的”假打”是为了给敌军起义创造条件,避免内部火并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晚7时整,3颗照明弹从58师司令部大楼腾空而起,王家善部正式宣布起义。顿时,枪声、杀声四起,全城笼罩在战火硝烟之中。苏克之立即率部配合起义部队作战,经9小时激战,至次日凌晨,歼灭城防司令部及交警总队2000余人,营口市第3次解放。 这一战的意义重大。1948年5月16日,起义部队被命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5师(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7师),王家善任师长。通过政治攻势结合军事压力,不仅减少了战争损失,还成功争取了敌军起义,体现了人民战争的威力。 新中国成立后,苏克之率124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首站黄草岭,他率部阻击迂回江界之敌,阻击美韩军三个师的进攻;第三次战役中,他在18小时内连续打了10仗,首先突破三八线。苏克之多次获得志司总部嘉奖。1955年9月,苏克之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12年12月31日,苏克之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从营口城下的”假打”风波到朝鲜战场的真刀真枪,苏克之用自己的军旅生涯诠释了什么是服从命令、顾全大局。那些最初愤怒质疑的营口籍战士们,也在这次特殊的战斗中学到了一课: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和策略的博弈。 从”假打”到起义成功,营口战役展现了人民战争的独特魅力。战士们的愤怒可以理解,苏克之的坚持也有道理。您认为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是您会如何处理战士们的情绪?军事指挥中服从与解释的平衡该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