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钱壮飞在长征途中,神秘地失踪在乌江岸边,成为党史上的一桩“谜案”,组织苦苦寻找50年仍下落不明!直到1986年,金沙县考证查出真因,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1931年4月的一个周六晚上,南京。当时,钱壮飞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的主任秘书。这相当于打入了敌人情报系统的心脏,他顶头上司徐恩曾的机密文件,都得经过他的手。 那天晚上,徐恩曾去上海花天酒地了,钱壮飞一个人值班。突然,武汉那边发来六封绝密电报。搁平时,这种电报只有徐恩曾本人能看。但那天钱壮飞凭着职业的敏感,就觉得不对劲。他悄悄地把电报破译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魂飞魄散。电报的内容是:我党负责中央特科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了! 顾顺章知道我党在上海所有核心机关的地址,所有领导人的住处,甚至包括周恩来、邓颖超这些领导的家庭住址。更要命的是,顾顺章还撂下狠话,说要等见到蒋介石再全盘托出,并且要求用军舰把他送到南京。 这中间,只有宝贵的几天时间差。 整个中央的安危,就压在钱壮飞一个人身上。他不能打电话,不能发电报,任何一点异常都可能暴露。他冷静地把情报记下,然后把电报恢复原样,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让自己的女婿,也是我们潜伏的同志刘杞夫,连夜坐火车去上海报信。 第二件事,他从容不迫地安排家人撤离,自己则在第二天早上,像没事人一样,把电报亲手交给刚从上海回来的徐恩曾,然后才悄然离开南京。 等国民党的特务按照顾顺章提供的情报去抓人时,上海的中央机关早已人去楼空。就因为钱壮飞这关键一夜的力挽狂澜,我党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周恩来后来多次感慨:“如果没有钱壮飞同志,我们这些人,恐怕早就不在了。” 就是这样一位心思缜密、能力超群的英雄,怎么就会在长征路上,离奇地失踪了呢? 1935年春天的钱壮飞,早已告别了上海的十里洋场,跟随中央红军走在漫漫长征路上。他不再是西装革履的“徐秘书”,而是一名满面风霜的红军干部。他的任务依然重要,在总政治部负责宣传和敌工工作,还要破译敌人的电报。 大部队行至贵州,准备再次渡过乌江天险。当时的情况,那叫一个乱。天上是敌人的飞机不停地轰炸扫射,地上是敌军的围追堵截。部队为了摆脱敌人,常常需要急行军,昼夜不停。 就在渡江前夕,钱壮飞所在的中央干部团第二梯队,在贵州金沙县后山乡一带遭到敌机轰炸。部队被冲散了,大家四散隐蔽。等飞机飞走,大家重新集结时,却发现:钱壮飞不见了。 一个大活人,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他去哪了?当时战友们的猜测五花八门。 有人说,他可能是去解手的时候,掉队了,被后面的敌人抓住了。 有人说,他会不会是被敌机炸弹的冲击波震晕,滚下了某个山崖? 还有人说,乌江水流那么急,会不会是不小心失足落水了? 这些都只是猜测。在那种分秒必争的战争环境里,大部队不可能停下来进行大规模的搜寻。找人的任务,只能留给未来。 这一留,就是半个世纪。 这50年里,组织上从未放弃。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周总理都多次过问钱壮飞的下落。他的女儿,后来成为著名电影演员的黎莉莉,和他的儿子钱江,更是用尽一生去打探父亲的消息。他们多么希望,父亲只是被冲散了,流落到了某个偏僻的角落,还活在人世。 1986年,贵州省金沙县的党史工作者们,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彻底查清钱壮飞烈士的牺牲经过。 调查组的同志们,拿着钱壮飞唯一的照片,在当年红军经过的路线上一遍遍地走访。他们翻山越岭,饿了就啃干粮,渴了就喝山泉水。终于,在后山乡的一个小村子里,他们找到了关键的线索。 一位叫周山培的老人,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上的人。他回忆说,1935年红军路过他们村子时,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当时敌机来轰炸,他跟着大人们躲进了山里。等飞机走了,他和父亲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叫“鸽子笼”的地方,发现了一位牺牲的红军。 老人的描述非常清晰:“那个人趴在岩坎下面的竹林里,穿的是灰布军装,看着像个干部。身上没得好大的伤,就是在脑门上有一点擦伤,还在流血。我们看他身上,有一个小本本,一支笔,还有一个小手枪,和一些银元。” 周山培的父亲不忍心看红军的遗体被野兽糟蹋,就和乡亲们一起,用油桐树皮把遗体包好,就地安葬了。 这个描述,和钱壮飞的身份、特征以及失踪地点,高度吻合!“像个干部”,符合他总政治部干部的身份;小本本和笔,是他工作的必需品;小手枪,是他的防身武器。 随后,调查组又找到了更多的旁证。当地另一位老人也回忆,曾看到过一个掉队的红军,被敌机追着扫射,往那片竹林的方向跑去了。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令人心碎的真相。 钱壮飞,这位曾在大上海的刀光剑影中游刃有余的王牌特工,没有牺牲在敌人的刑场上,没有倒在与特务的枪战中。他是在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敌机轰炸中,与部队失散。 他可能是在躲避轰炸时受了伤,也可能是在追赶部队的途中,因为伤病、饥饿和疲惫,最终孤独地倒在了乌江岸边的竹林里,再也没能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