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年,唐玄宗李隆基一天杀3个皇子,其中就有太子李瑛。李瑛临死前,惨淡一笑:“父皇好狠心,为一女子,毒杀亲子,日后怕是不要后悔了。”说罢,李瑛就饮下了手中的毒酒。 太子李瑛,是玄宗的第二个儿子。他母亲赵丽妃早年得宠,他打小就被立为太子,在东宫待了二十多年。这孩子不算多聪明,但也本分,每日跟着太傅读书,处理些东宫的琐事,没犯过什么大错。只是母妃失宠后,他在宫里的日子,就渐渐没那么自在了。 另外两个被杀的,是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李瑶的母亲是皇甫德仪,李琚的母亲是刘才人,都是早年受宠、后来失势的主儿。这哥仨同病相怜,平日里走得近,见了面总忍不住抱怨几句,说些“父皇眼里只有武惠妃”的话。 而他们口中的“武惠妃”,可不是一般人。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长得美,性子也像武则天,既会撒娇,又会弄权。玄宗自从有了她,眼里就没了别的妃嫔,连皇后的位置都空着,把她宠上了天。她生了个儿子叫李瑁,就是后来娶了杨玉环的那个寿王。她心里打的主意,是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 要扳倒太子,得找个由头。 武惠妃身边有个心腹太监,叫牛贵儿。这小子看透了主子的心思,就撺掇着演了出戏。那天,他突然跑到东宫,说“宫中有贼,陛下让太子和两位王爷赶紧带甲士入宫护驾”。 李瑛他们哥仨一听父皇有难,没多想,披了铠甲就带着人往宫里冲。 可他们刚进宫门,武惠妃就跑到玄宗面前哭,说“太子和鄂王、光王要谋反,带着甲士闯宫来了”。玄宗一听就火了——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谋反”,当年他就是靠政变上台的,对这两个字特别敏感。 等他赶到城楼,果然看见三个儿子带着披甲的人站在下面,脸色当时就沉了。 其实这时候,只要有人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把前因后果说清楚,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可武惠妃早就买通了宰相李林甫。李林甫这人,眼里只有权力,见武惠妃得宠,就一个劲儿地帮着她说话,对着玄宗念叨“此乃陛下家事,臣不便多言”——这话听着中立,其实就是默认可以处置。 玄宗被猪油蒙了心,当即下令把三个儿子废为庶人,关进了大牢。 牢里的日子,李瑛他们才回过味来。 李瑶捶着墙哭:“我们怎么就这么傻?明知道她没安好心,还偏偏往里钻!”李琚倒是平静些,只是叹着气:“父皇老了,眼里只有那个女人,哪还看得清是非。” 李瑛一句话都没说,只是望着牢房顶上的小窗,那里能看见一小片天。他想起小时候,父皇还会把他抱在膝头,给他讲打突厥的故事;想起母妃还在时,一家三口在御花园里放风筝的日子。那些日子,好像隔着一层雾,越来越远了。 没过几天,赐死的圣旨就来了。 毒酒送到李瑛面前时,狱卒都不敢抬头。这毕竟是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就算废了,骨子里的气度还在。李瑛接过酒盏,手指有些抖,不是怕,是寒心。 他转头看了看李瑶和李琚,两个弟弟早已泪流满面。 “哭什么?”李瑛扯出个笑,比哭还难看,“咱们是皇子,死也得死得像个样。”他把毒酒举到嘴边,又回头望向皇宫的方向,那声“日后怕是不要后悔了”,轻得像风,却带着千钧重的怨。 酒入喉,不过片刻,三个曾经的皇子就没了气息。 武惠妃本以为这下儿子能当太子了,可她没料到,杀了三个皇子后,自己夜夜做噩梦,总梦见李瑛他们浑身是血地站在床边。她开始精神恍惚,没两年就吓死了。 而玄宗,后来果然后悔了。 武惠妃死后,他把寿王李瑁的媳妇杨玉环召进了宫,也就是后来的杨贵妃。朝政渐渐被李林甫、杨国忠这些人把持,他自己整日饮酒作乐,早就忘了东宫那三个枉死的儿子。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破长安,他仓皇逃往四川。马嵬坡下,禁军逼着他赐死杨贵妃,他看着杨贵妃吊死在梨树上,突然想起李瑛临死前的那句话。 那一刻,风刮过山坡,像有人在哭。他捂着胸口,老泪纵横,嘴里喃喃着:“后悔……朕后悔了……” 可后悔有什么用呢? 三个儿子活不过来,大唐的盛世,也随着那场兵变,一点点没了。后来他成了太上皇,被儿子软禁在兴庆宫,日日看着宫墙,再也没出过城。 据说他临终前,手里攥着一块玉佩,那是李瑛小时候给他磨的。玉佩被摸得光滑,可终究换不回那个说“父皇好狠心”的儿子了。 信息来源:部分情节参考《旧唐书·玄宗诸子传》《新唐书·三宗诸子传》及《资治通鉴·唐纪三十》相关记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