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日本、美国的关税又变了?   表面上看,美国把对日本的关税从25%降到15%,日

日本、美国的关税又变了?   表面上看,美国把对日本的关税从25%降到15%,日本则承诺砸下5500亿美元投资美国战略产业,双方似乎皆大欢喜。   但往深了看,这背后全是各自的小九九,甚至连协议内容都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   这场谈判的核心矛盾是汽车关税。   美国原本威胁要对日本汽车加征25%关税,这对丰田、本田等车企来说相当于“断粮”——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占其总出口量的37%,一旦关税翻倍,整车成本将增加数千美元。   经过八轮拉锯战,美国终于松口,把汽车关税降到15%,但附加条件让人哭笑不得:日本必须开放大米市场、购买100架波音飞机,还要追加数十亿美元的军购。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美国对钢铁和铝的关税依然维持50%,这对日本钢铁巨头新日铁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要知道,日本是全球第三大钢铁出口国,对美出口占其钢铁出口量的12%。   这种“选择性降税”背后,其实是美国在保护本土铁锈地带的传统产业,同时拿汽车关税当筹码逼日本让步。   日本这边也没闲着。虽然表面上同意降低汽车关税,但偷偷修改了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变相提高美国电动车进入日本市场的门槛。   更绝的是,日本农业大臣公开表示,美国大米的进口量“由日本自行判断”,根本不承认美方所谓的“75%增量”。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操作,让美国的农业利益集团大为光火。   最具戏剧性的是日本承诺的5500亿美元投资。美国把这笔钱吹得天花乱坠,说是要投到能源、半导体、制药等战略产业,还要求拿走90%的利润。   但日本政府的解释却让人跌破眼镜:这笔钱主要是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贷款和担保,实际现金支出可能只有“几万亿日元”(约合200-300亿美元),而且民营企业愿不愿意参与还得打个问号。   更讽刺的是,美国要求投资收益的90%归自己,而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直言“利润分配应按投资比例”。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直接导致协议无法形成书面文件。美国财政部长甚至威胁,每季度检查日本的执行情况,不满意就恢复25%关税。   这种“霸王条款”让日本企业叫苦不迭,野村研究所的报告直接称这是“空头支票”。其实,日本的算盘打得很精。   他们把投资重点放在阿拉斯加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和半导体工厂租赁上,既能满足美国的战略需求,又能通过长期合同锁定能源供应。   比如,日本企业计划在美国建芯片厂,然后租回给美国公司,租金的90%归美国,但厂房的所有权还是日本的。   这种“资产控制+利润分成”的模式,让日本在妥协中保留了一定主动权。   这场协议的背后,是美日在科技和产业链上的暗战。美国盯上的是日本在半导体材料、精密仪器等领域的技术优势,要求日本投资必须“服务于美国的产业战略”。   比如,日本半导体企业信越化学被要求在美国建厂,生产用于先进制程的光刻胶,而美国则通过“黄金股”机制,保留对关键决策的否决权。   日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借着投资的幌子,试图把部分产能转移到美国,规避未来的关税风险。   丰田宣布在得州建电动汽车电池厂,本田则联合通用开发固态电池技术,表面上是响应投资承诺,实际上是在布局下一代技术标准。   更绝的是,日本政府要求美国在半导体和药品关税上给予“最惠国待遇”,即如果美国与其他国家达成更低关税,日本自动适用。 这种博弈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复杂。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和投资协议,把日本绑上“对华科技遏制”的战车,而日本则想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   比如,日本对美半导体投资的同时,仍在扩大对华光刻胶出口,这种“脚踏两条船”的策略,让美国十分不满。   最让人担忧的是,这份协议连基本的法律效力都没有。双方既没签署正式文件,也没交换详细条款,所有内容都停留在“口头承诺”层面。   这种“君子协定”在美国政治环境下简直是定时炸弹——如果特朗普下一届政府翻脸不认账,日本连维权的依据都没有。   更麻烦的是,日本国内对协议的反对声浪越来越大。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失利后,执政联盟沦为少数派,协议的执行面临议会阻力。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警告,过度开放汽车市场可能导致本土零部件企业破产,而农业团体则发起万人签名反对大米进口。这种内忧外患,让协议的前景蒙上阴影。   美国这边也有自己的麻烦,5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被国会共和党人批评为“经济投降”,要求政府加强对日本投资的审查。   更搞笑的是,美国财政部居然打算用投资收益来偿还国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连华尔街都看不下去,彭博社直接称其为“庞氏骗局”。   这场美日关税博弈,本质上是两个经济大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无奈妥协。美国想通过关税霸权巩固科技和产业优势,日本则试图用投资换得市场稳定。   但双方的核心利益冲突远未解决,协议中的每一个条款都埋藏着未来争端的种子。

评论列表

陈醉
陈醉 1
2025-08-04 08:40
一看美国公布的数字,就觉得太假了。尤其欧盟那个,欧盟去那里找7500亿来消费美国的能源?日本那5500亿也假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