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菲一战,迟打不如早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居然说,只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让步,他

“中菲一战,迟打不如早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居然说,只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让步,他们就主动要求美国撤走在菲律宾部署的导弹,这很明显就是威胁的意味,为什么一个小国会如此嚣张呢?   2024年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出现实质性突破,根据《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新增了4个军事基地访问权,总数从原来的4个增加到9个,其中3个位于菲律宾北部的三巴海峡沿岸,距离台湾岛仅约400公里。   这些基地不仅能让美军更频繁地在南海展开侦察和演习,还为“堤丰”中程导弹系统的部署提供了跳板。这种导弹射程可达1800公里,覆盖范围包括台海、南海及中国东部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甚至可能携带核弹头,从战略层面直接威胁中国的核心区域。   对菲律宾来说,允许美军进驻相当于给自己套上了“安全金钟罩”,尽管这种保护本质上是把国家绑上了美国的战车,但短期内确实让菲律宾在对华博弈中有了更强的心理依托。   经济层面的依赖则是菲律宾敢于叫板的另一块“底牌”。美国长期以来通过军事援助和贸易优惠对菲律宾进行拉拢,每年提供上亿美元的军援用于升级菲律宾的海空装备,同时在贸易政策上给予特殊待遇。   比如2025年特朗普政府对东南亚多国加征高额“对等关税”时,菲律宾的税率被定为19%,低于越南、印尼等邻国,这种“差别对待”让菲律宾误以为自己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更关键的是,菲律宾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虽然不大(2024年不到50亿美元),但其电子设备等支柱产业高度依赖美国市场,一旦失去贸易优惠,经济损失将难以承受。这种“用经济换安全”的策略,使得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不得不紧跟美国步伐,即便明知可能激怒中国,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但菲律宾的这种“底气”其实相当脆弱。从军事力量对比来看,菲律宾海军的家底几乎可以用“寒酸”来形容。截至2025年,其主力舰艇包括2艘韩国建造的“何塞・黎刹”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仅3000吨左右,装备的“海星”反舰导弹射程150公里,防空依赖“西北风”便携式导弹,整体性能相当于中国海军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   其他舰艇大多是从美国、韩国淘汰的二手货,比如“马尔瓦尔”级炮舰是二战时期的扫雷舰改装而来,服役已超过80年,连基本的现代化作战能力都不具备。   相比之下,中国海军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拥有3艘航母、数十艘万吨驱逐舰和核潜艇,还在南海岛礁部署了先进的雷达、防空系统和战斗机,形成了立体化的防御体系。双方在装备代差、信息化水平和远洋作战能力上的差距,几乎是代际间的鸿沟。   菲律宾的“嚣张”还离不开美国的战略诱导。美国自2019年退出《中导条约》后,一直试图在亚太地区建立陆基中程导弹网络,菲律宾成为其首选目标。   通过在吕宋岛部署“堤丰”系统,美国既能对中国形成威慑,又能将菲律宾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避免其像杜特尔特时期那样在中美之间摇摆。   更深远的考量在于,美国希望以菲律宾为支点,构建覆盖西太平洋的战略同心圆,控制巴士海峡、巴拉望水道等关键航道,从而掐住中国海上能源和贸易通道的咽喉。这种战略布局让菲律宾误以为自己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节点,却忽视了自身不过是大国博弈中的一枚棋子。   从国内政治来看,马科斯政府的激进政策也有转移矛盾的意图。菲律宾国内经济问题积重难返,贫困率居高不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通过渲染外部威胁,马科斯试图将国内矛盾引向中国,同时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然而这种策略存在巨大风险,前总统杜特尔特就多次批评马科斯“出卖主权换美军基地”,认为与中国合作才是菲律宾的长远利益所在。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在菲律宾的一些行径已经引发民愤,比如被曝光的散布诋毁中国疫苗的谣言事件,导致数万人死亡,这种“美式援助”的真实面目正在被菲律宾民众看清。   菲律宾的“嚣张”本质上是美菲利益交换的产物,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主义的缩影。尽管马科斯政府试图通过军事同盟和经济依赖来增强底气,但其海军实力的悬殊差距、国内政治的分裂以及国际社会的不认同,都决定了这种“嚣张”不过是虚张声势。   对于中国而言,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推进南海岛礁建设和海军现代化,同时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才是应对菲律宾挑衅的根本之策。而菲律宾若想真正维护自身利益,就必须认清现实,摒弃“以美制华”的错误策略,回到对话协商的正轨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