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机要科长赵培宪被俘,日军反绑他的双手,将他带到训练场给日军娃娃兵“练胆。”不料,就在日军的刺刀刺过来时,赵培宪瞅准时机,一把推开日本士兵,转身跳进了深水沟......
1942年5月,太行山反扫荡战役中,赵培宪与200多名八路军战士不幸被俘,囚禁于日军“太原工程队”,这座冠冕堂皇的“工程队”实为华北五大集中营之一,7年间关押超12万中国军民。
战俘们活在人间地狱:每日仅两碗掺糠霉粥,寒冬无棉衣,冻毙者被草席一裹丢弃;暗无天日的禁闭室、随意注射的致幻药剂、无声消失的“实验品”…日军以“心情不好”为由便能屠杀战俘。
赵培宪目睹战友成批消失,心知下一个或许就是自己。
1942年7月26日,日军以“修路”为名将赵培宪等220名战俘押至太原小东门赛马场。
眼前景象让所有人脊背发凉:新挖的土坑堆满尸体,百余名日本新兵端着刺刀列队,这是日军为训练“娃娃兵”胆量设计的“试胆训练”。
战俘被剥去上衣,反绑双手跪地。第一批20人瞬间被刺成血人,惨叫与血腥味弥漫刑场。
赵培宪被分在第三批,捆绑时日军绳索用尽,竟用牺牲战友的浸血裤带捆他。
布条腐朽湿滑,他暗中发力,察觉束缚可挣脱!刑场三面围堵,唯东侧一条5米深沟通向青纱帐,他暗下决心:“宁可跳沟摔死,也不当活靶!”
刺刀寒光逼至胸前!赵培宪猛侧身躲过,肩撞敌兵,双腿发力踹倒对方。
布带应声崩断!他如离弦箭冲向深沟,身后日军惊呆,新兵枪中无弹,老兵装弹不及。
住冈义一狂吼追击时,赵培宪已滚落沟底,子弹擦耳飞过,他借荒草掩体狂奔,日军军犬搜捕三日无果。 两天后,衣衫褴褛的赵培宪爬进太行山游击区。他带回的不仅是生命,更是日军屠戮340名战俘(含50名女兵)的铁证。
赵培宪向彭德怀痛陈暴行,《新华日报》头版刊发《“我曾被当作活肉靶子”》,延安电台向全球揭露真相。国际社会震怒!迫于压力,日军暂停“试胆训练”,指挥官津田守弥被追责。
此役后,赵培宪化身复仇之剑: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带着牺牲战友的信念冲锋,直至1982年离休。
2007年,87岁的他在昆明辞世,墓碑无言,壮歌不朽。
赵培宪的逃脱,撕开了日军“武士道”的虚伪画皮。
所谓“试胆训练”,实为用中国战俘生命填补新兵怯懦的兽性狂欢。
战后抚顺战犯管理所供词揭露:新兵面对活靶时“嘴角颤抖、面色惨白”,却在暴力驯化中沦为杀人机器。
更值得铭记的是绝境中的智慧闪光: 腐朽布条:浸血裤带成挣脱关键,绝境中细节即生机; 三秒决策:刑场观察地形、预判无弹枪支、深沟逃生路线,冷静铸就奇迹; 暗夜微光:拒入村庄、荒野潜伏,反思维规避追捕。
“前人艰难后人鉴,切莫把斑斑血泪都化淡!”这不仅是抗战史上的孤勇传奇,更在叩问世人:当深渊凝视时,是屈从黑暗,还是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