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有一次,慈禧在东暖阁召见恭亲王奕䜣议事,由于口干舌燥,奕䜣端起面前的茶便喝了一口

有一次,慈禧在东暖阁召见恭亲王奕䜣议事,由于口干舌燥,奕䜣端起面前的茶便喝了一口,慈禧脸上顿时闪过一丝怪异的表情!第二天,慈禧封奕䜣之女为荣寿“固伦”公主,奕䜣得知后嚎啕大哭。   那一年,东暖阁的地龙烧得正旺,冬日的寒气被隔在紫禁城厚厚的宫墙之外,恭亲王奕䜣站在养心殿内,陪慈禧太后议着漕运的折子,屋中静得出奇,连茶盏里飘出的热气也像不敢随意弥散,桌案上折子摊开,纸张在炭火映照下泛着微光,字迹像一根根细小的刺,扎在奕䜣心头,他的喉咙干得发紧,脑子也跟着一团乱麻,他低头瞥见案边一盏茶,便顺手端起,送到唇边。   那茶还热,他喝得急了些,茶水滚过喉咙,才觉出几分烫,他没注意到慈禧手中的念珠忽然停了,指尖轻轻敲了下扶手,这一口茶,没引发任何言语,却在三日之后,悄无声息落下后手。   一道懿旨从宫中传出,奕䜣的长女被封为固伦荣寿公主,这道圣旨在朝野掀起不小的波澜,按照清朝惯例,固伦封号只授予皇后所出的嫡女,亲王之女即便身份再高,也只能封为和硕公主,荣寿公主的破格封号,成了满朝文武心中的谜团,有人说是慈禧赏识恭亲王功劳,也有人揣度背后必藏玄机。   奕䜣得旨那天没再进宫,回府后一言未发,独自走入书房,他向来喜静,书房内只挂一幅山水,一只钧窑花瓶搁在窗下,他走过去,抬手将花瓶摔得粉碎,裂片飞溅,他的眼圈也红了,这不是荣耀,这是交换,他心知肚明,这份“恩典”不过是慈禧的一招妙棋,把他的女儿留在宫中,既是奖赏,也是牵制,他扶持慈禧上位,如今她也用这种方式提醒他,谁才是宫中真正的主心骨。   荣寿公主那年不过七岁,刚学会穿戴端庄、行礼规整,封号下来后,便被接入宫中,不再归王府养育,她住进的是宫内一处偏院,不大不小,正合身份,身边的嬷嬷与宫女都极其严谨,言语举止一丝不苟,她起初并不明白被封为固伦意味着什么,只觉得父亲这几日未曾来看她。   慈禧偶尔召见她,问些女红、书画,赏点衣料与首饰,她小小年纪便学会低眉顺眼,见赏不喜,受教不怨,她穿着素缎袍子,颜色多为石青,袖口常年磨得起毛也不换新,她明白,这种低调是最稳妥的护身符。   宫中礼仪繁复,她每日寅时梳一字头,发髻上插一根扁方,满洲未嫁贵女都如此打扮,可她的身份,常叫人议论:不是帝女,却居固伦之尊,她不争不辩,只将这些流言藏在心底,她明白,慈禧留她在宫,不是为了亲情,而是为了权衡。   十二岁那年,到了选驸马的年纪,皇室婚姻从来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家族利益的交错,慈禧让她从三名少年中挑选,她最终看中的是富察·志端,这个少年家境虽好,却不显奢华,衣角挂着一个旧荷包,针脚虽粗但密,显出家教的朴素,这种细节,是她有意挑出的信号:她愿意安分,愿意选择低调的归宿。   婚后五年,志端病逝,年仅十七的荣寿成了寡妇,她不哭不闹,也不回王府,她将陪嫁的赤金点翠簪熔成九把长命锁,送给京郊育婴堂的孤儿,宫中人说她心硬,其实她只是早早明白,命运从不由人。   从那以后,她重归宫中,被称为“大公主”,也有人私下称她“二太后”,她不理这些称呼,只日复一日守着自己的规矩,她不喜奢华,见慈禧穿牡丹缂丝袍,曾当面指出老年人不该学戏子打扮,太后只是讪笑,没再穿那件袍子。   她不光会守,也会用心,宫中王公福晋每月来她府上听经,那是她与外界沟通的机会,她用眉笔将各地密信译成密码,由信使送往军机处,这些年,她在慈禧与朝臣之间,成了一道不显眼却无法忽视的桥梁。   1898年,戊戌政变爆发,光绪帝改革失败,慈禧震怒,传出要废帝之言,荣寿连夜赴储秀宫,在金砖地上跪了整整三个时辰,劝阻慈禧动杀念,她不是出于私情,而是明白,光绪若死,列强必将借机分裂大清,慈禧最终收手,光绪被软禁,珍妃却没能幸免。   珍妃坠井那日,荣寿正被派往东陵祭祖,归途中得知消息,她失手摔碎茶盏,瓷片刺穿掌心,血流不止,她只是低声一句“是我误了那孩子”,再无他言,她明白,人在局中,有时即便有情,也无力回天。   1908年,慈禧与光绪相继去世,宫中一片混乱,太监哄抢遗物,隆裕皇后瘫软无主,荣寿临危受命,三日之内完成三件大事:一是逼载沣开启内帑,用咸丰密诏为令,备齐八十口金丝楠木棺材;二是请法国画师入宫,以绘制遗容为名,引兵护灵,阻止日军劫尸;三是雇脚夫扮作送菜人,将光绪梓宫藏于白菜堆中,夜渡护城河,避开革命党截杀。   送葬至德胜门时,她突停仪仗,从怀中取出一只褪色布老虎,放入光绪棺中,那是光绪四岁入宫时的心爱之物,她藏了三十年,英媒报道此事时称之为“封建帝制最后的温情”。

评论列表

围棋赵老师
围棋赵老师 2
2025-07-26 16:02
国家至此,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