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7年,48岁张大千,向女儿闺蜜徐雯波求婚,洞房花烛夜,16岁女孩害羞地喊道

1947年,48岁张大千,向女儿闺蜜徐雯波求婚,洞房花烛夜,16岁女孩害羞地喊道:“伯伯。”张大千连忙捂住她的嘴巴,说道:“从今天开始,叫我大千。”

1947年秋日午后,成都青城山下的一座四合院里,画案前正埋头创作的张大千突然听到门外传来银铃般的笑声。

女儿张心瑞正带着同窗好友徐雯波走进画室,这个16岁的少女一进门就被墙上那幅《荷花图》深深吸引,她凑近细看,轻声赞叹着荷叶间的墨色层次。

张大千放下手中的画笔,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个年轻访客,与其他只会客套赞美的客人不同,徐雯波的眼神专注而认真,她会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画作的每一处细节,偶尔还会轻轻皱眉,似乎在思考什么技法问题。

“这荷叶的渐变是怎么画出来的?”徐雯波突然转身向张大千请教,她的问题如此专业,让这位画坛大师不由得刮目相看,从那天起,每个周末徐雯波都会准时出现在画室里,静静地坐在一旁观摩学习。

1947年底的一个夜晚,成都上空响起了刺耳的防空警报,张大千匆忙收拾画作,带着家人躲进院子里的防空洞,就在这时他想起了徐雯波,这个时候她应该还在学校宿舍里,不顾家人的劝阻,张大千冒着危险赶到学校,将惊慌失措的徐雯波接回了自己家。

防空洞里昏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味道,为了缓解紧张气氛,张大千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幅画作,借着微弱的烛光为徐雯波讲解画理,徐雯波则帮着整理那些在搬运中受损的古画,她的手法轻柔细致,仿佛在抚摸珍贵的丝绸。

一次空袭过后,张大千发现自己珍藏的一幅唐代古画被震落的灰尘污损,徐雯波主动请缨修复,她用棉签蘸着清水,一点一点地清理画面,整整三个小时,她保持着同一个姿势,直到画作重现原貌,张大千看着她认真的侧脸,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外界的质疑声很快传了过来,有人说这个老画家是在“老牛吃嫩草”,也有人怀疑徐雯波接近张大千另有所图,面对这些流言,徐雯波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她放弃了即将到来的大学入学机会,选择留在张大千身边专心学画。

1949年春天,时局愈发动荡,张大千决定离开大陆,前往印度避难,临行前一天晚上,徐雯波来到画室,默默地将张大千的画作一幅一幅仔细包装,她的动作娴熟而温柔,仿佛在为即将远行的孩子收拾行囊。

“雯波,你还年轻,不必跟着我这个老头子颠沛流离。”张大千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不舍却不忍耽误她的前程,徐雯波停下手中的动作,回头看着他:“先生的画就是我的世界,您在哪里,我的世界就在哪里。”

印度大吉岭的日子清苦而充实,这个曾经的大家闺秀学会了在煤气炉上做饭,学会了用英语与当地人交流,还学会了开着那辆二手汽车载着张大千四处写生,每当张大千创作时,她总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研磨颜料,那些复杂的色彩配比她都牢记在心。

1954年,他们移居巴西圣保罗,徐雯波又开始学习葡萄牙语,并主动承担起家庭理财的重任,她记账精细到每一分钱,确保有限的积蓄都能用在刀刃上,当地的画材昂贵,她学会了自制毛笔,用当地的植物调配颜料。

在巴西八德园的那些年里,徐雯波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天赋,她不仅熟读了敦煌艺术的相关资料,还能准确判断出每一幅古画的年代和流派,1976年张大千创作《长江万里图》期间,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的画家突然晕倒在画案前。

徐雯波一边照顾生病的丈夫,一边仔细保护着尚未完成的画作,确保颜料不会因为时间过长而干涸。

张大千康复后,看着那幅在妻子守护下完成的巨作,眼中满含热泪,他握住徐雯波的手说:“这世上能懂我画的人不多,能为我的画付出一切的人只有你一个。”

1983年4月2日,张大千在台北病逝,徐雯波强忍悲痛,开始整理丈夫留下的三千多幅画作,每一幅画她都能说出创作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情境,她亲自策划了多场纪念展览,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张大千的艺术成就。

评论列表

往日歌谣
往日歌谣 2
2025-07-27 10:06
老色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