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歼-10C,巴基斯坦空军其实更加偏爱枭龙! 巴基斯坦空军这算盘打得精着呢!别看歼 - 10C 在 “5.7 空战” 里把印度 “阵风” 揍得满地找牙,但真论 “心头好”,还得是咱们中国和巴铁联合打造的 “枭龙”。这事儿得从巴空军的 “千层饼战术” 说起 —— 既要用歼 - 10C 这种高端货撑场子,更得靠枭龙这种 “白菜价神器” 铺满天空。 先算经济账。歼 - 10C 虽说单价才 5000 万美元,可那是咱们给巴铁的友情价,其他国家想买至少得 6500 万。反观枭龙 Block3,裸机只要 3500 万,加上霹雳 - 15E 导弹和后勤体系打包也才 4500 万。巴空军一年军费才不到 100 亿,买一架歼 - 10C 的钱能造两架枭龙,这笔账傻子都算得明白。更绝的是,枭龙在巴基斯坦本土就能生产,生产线都设在卡姆拉空军基地,连大修都能自己搞定。不像歼 - 10C,维护还得依赖中国专家,光差旅费都能多买几枚导弹。 再看实战表现。枭龙虽说个头小,可空战一点不含糊。2025 年印巴空战里,巴空军用枭龙 Block3 发射霹雳 - 15E,在 181 公里外直接打爆印度的米格 - 29,这战绩连美国《战区》都承认。更绝的是,枭龙还能挂 CM-400AKG 高超音速导弹,专门对付印度的航母和 S-400 防空系统,这种 “以小搏大” 的本事,歼 - 10C 都得靠边站。最关键的是,枭龙用的俄制 RD-93 发动机皮实耐造,在巴基斯坦那种高温高湿的环境里,出勤率比娇贵的歼 - 10C 高多了。 战术层面就更讲究了。巴空军把枭龙和歼 - 10C 玩出了 “高低搭配” 的花活:先用歼 - 10C 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锁定印度战机,再把数据实时共享给枭龙群,形成 “狼群战术”。去年克什米尔冲突里,4 架歼 - 10C 带着 12 架枭龙,愣是把印度 20 架苏 - 30MKI 打得落荒而逃。这种打法既发挥了歼 - 10C 的远程打击能力,又利用枭龙的数量优势进行饱和攻击,连英国《简氏防务周刊》都感叹:“这才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空战教科书。” 最绝的是,枭龙还承担着 “战略破局” 的重任。美国当年限制巴空军使用 F-16 对抗印度,可枭龙不受任何制约,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更关键的是,枭龙的技术转让让巴基斯坦拥有了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连土耳其都眼红,想引进生产线生产 “可汗” 战机。这种 “授人以渔” 的合作,比单纯卖装备高明多了。反观歼 - 10C,技术门槛太高,巴基斯坦想学都学不会,只能永远当买家。 其实,巴空军的选择背后藏着更深的智慧。他们明白,现代空战不是单机对抗,而是体系博弈。枭龙既能和中国的 ZDK-03 预警机无缝对接,又能和红旗 - 9B 防空系统形成火力网,这种 “中国式作战体系” 才是真正的杀手锏。而歼 - 10C,说白了还是 “高端消耗品”,打一仗少一架,哪有枭龙这种 “量产神器” 来得实在。 说到底,巴空军偏爱枭龙,不是因为歼 - 10C 不够好,而是他们太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在这个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的时代,能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就像当年咱们用 “小米加步枪” 打赢现代化军队,现在巴铁用 “枭龙加霹雳 - 15E” 照样让印度头疼。这种 “实用主义” 的智慧,比任何高端装备都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