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上为什么要养猫?是为了抓老鼠?那你就错了,现在航母上的猫可不是为了抓老鼠,而是另有一项无可替代的用途。 这项特殊的用途,直接触及了船上数千名船员内心最深处的需求——精神层面的慰藉。 美国海军曾经做过统计,发现在航母上服役的人员中,大约有两成的人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挑战。 这个数字背后,是几千人长期挤在同一个封闭空间里的现实,他们不仅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还要忍受与家人朋友长期分离所带来的孤独感。 更深层次的压力,来自于航母本身的战略属性。 作为一座时刻处于战备状态的“移动军事基地”,它在广阔的大洋上随时可能成为潜在的攻击目标。 这种挥之不去的、无法预测的威胁感,像一块石头压在每个人的心上,无形之中加剧了他们的焦虑与不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看似与军事环境格格不入的小动物,却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关键作用。 这些特殊的“船员”——舰猫,就这样应运而生,它们的存在,为这座高度紧张的钢铁堡垒注入了一丝生命的气息和家庭般的温暖。 舰上的猫大多不是什么名贵品种,而是船员们在靠岸时从港口或基地附近“收养”回来的流浪猫。 这些小生命被带上舰船,不仅是出于同情,更是一种双向的情感需求。 猫咪找到了一个遮风避雨的家,而船员们则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和寄托情感的对象,这些猫通常会成为全舰官兵共同宠爱的吉祥物。 它们在船上指定的活动区域内自由地穿梭,用它们慵懒的身姿和无声的陪伴,抚慰着一颗颗因长期紧绷而疲惫的心。 在一座充满冰冷机械和严格规程的舰船上,一只猫的存在显得尤为珍贵,它代表了一种“正常感”,一种与舰外那个和平安宁世界的微妙联系。 当船员结束了一天繁重的工作,回到生活区,能看到一只猫在角落里打盹或者悠闲地散步,这种场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心理疗愈。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舰船的设计和材料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鼠患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猫作为“捕鼠官”的原始职能逐渐淡化。 但它们作为“精神慰藉者”的角色却日益凸显。 近年来,一些海军部队开始更加正式地探索利用动物来缓解船员心理压力的可能性。 他们启动了试点项目,不再是偷偷摸摸地“收养”流浪猫,而是有计划地将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犬”部署到军舰上。 这些经过专门训练的狗狗,性格温顺稳定,能够敏锐地感知人类的情绪,当船员感到焦虑或沮丧时,它们会主动上前提供安慰。 这一项目的出现,标志着军方高层对军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正视,以及对动物辅助疗法价值的认可。 这些毛茸茸的伙伴,成为了船员们在漫长航行中的“活体解压器”,它们的存在被证明能有效降低压力水平,改善整个舰船的生活氛围。 这些毛茸茸的“船员”用它们独特的方式,在冰冷的钢铁世界里,搭建起一座通往温暖与安宁的心灵桥梁,帮助那些在海上为国效力的人们,更好地应对孤独、压力和恐惧。 信源:俄海军莫斯科号上的萌喵——海外网 百度百科——西蒙 唯一获得迪肯勋章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