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云南,女子害怕回家晚被男友打,直播上演“被拐卖”大戏;男友为了给女友复仇,网暴无

云南,女子害怕回家晚被男友打,直播上演“被拐卖”大戏;男友为了给女友复仇,网暴无辜者,最后双双被拘。 一句为自保而编造的谎言,如何像滚雪球一样,最终演变成一场网络暴力和两张拘留证?在云南罗平,一对情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的荒唐闹剧。 7月的云南,正是菌子疯长的季节。7月5日,家住马街镇的女子方某,和朋友杨某相约上山,享受着捡菌子的乐趣。山林间的清新空气和收获的喜悦,暂时让她忘记了生活中的烦恼。 然而,随着夕阳西下,当她准备回家时,一种熟悉的恐惧感攫住了她的心。她害怕的不是山间的野兽或崎岖的道路,而是她的男友——王某。她深知男友的脾气,只要自己回家晚了,一场暴怒甚至一顿殴打,几乎是“标配”。 眼看时间越来越晚,内心的恐惧压倒了理智。方某的脑中开始飞速运转,她需要一个“完美”的借口,一个能让男友王某不但不生气,甚至会同情她的理由。于是,一个极其荒唐且恶毒的计划在她心中成形。 她决定牺牲掉今天还和她有说有笑的朋友杨某。她要将杨某塑造成一个“人贩子”的帮凶。 “他骗我,说不要跟你过了,要把我拉去卖给他老表!” 这句凭空捏造的话,成了方某为自己准备的“免死金牌”。为了让谎言显得更真实,她甚至没有选择私下告诉男友,而是打开了某视频平台的直播间,当着众多网友的面,声泪俱下地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公开散布杨某“哄骗拐卖”她的虚假信息。 她以为,这出戏能救自己于水火,却不知,她亲手点燃了一场引火烧身的烈焰。 远在九龙街道的男友王某,很快就看到了女友方某的直播。当听到女友“差点被卖掉”的哭诉时,他瞬间怒火中烧。作为一个男人,“保护”自己女人的本能,让他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力。 他没有一丝怀疑,没有想过去核实事情的真伪,更没有想过报警求助。在他看来,女友的眼泪就是铁证,那个叫杨某的男人就是罪魁祸首。愤怒需要一个出口,他要为女友“复仇”,要让这个“坏人”付出代价。 王某选择了最直接、也最愚蠢的方式——网络暴力。他迅速登录自己的短视频账号,精心挑选了能激起公愤的画面,配上极具煽动性和侮辱性的文字,制作成一条短视频,矛头直指无辜的杨某。 这条充满了谎言和诽谤的视频,如病毒般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在“拐卖妇女”这种极易触动公众神经的字眼刺激下,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涌入评论区,对杨某进行口诛笔伐。一时间,杨某成了众矢之的,他的正常生活被彻底打乱,社会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他做梦也想不到,仅仅因为和朋友上山捡了一次菌子,自己就莫名其妙地成了网络世界里一个人人喊打的“人贩子”。 网络上的喧嚣,很快引起了警方的注意。7月8日,罗平县公安局九龙派出所接到指令,要求核查这起“妻子被骗走强行拉去卖了”的网络警情。 民警迅速介入调查,固定了相关视频和言论证据。当违法嫌疑人王某和方某被依法传唤到派出所时,这场由他们亲手导演的闹剧,终于迎来了落幕的时刻。 在法律的威严面前,方某精心编织的谎言不堪一击。她承认,自己是因为害怕回家晚了被男友殴打,才捏造了被杨某哄骗拐卖的虚假事实。而王某也承认,自己是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为给女友出气,才发布了诽谤他人的视频。 真相大白,令人唏嘘。起因是如此微不足道,过程是如此荒唐,后果却是如此严重。7月11日,因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王某和方某双双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手铐落下的一刻,他们或许才真正明白,逃避问题和滥用愤怒,最终只会让自己付出代价。 这起案件看似离奇,却是一面精准的“照妖镜”,照出了人性、情感与法律之间的复杂纠葛,也为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任何人的个人困境,都不能成为其违法伤害他人的正当理由。方某对潜在家庭暴力的恐惧值得同情,但她选择用诽谤无辜者的方式来“自救”,是极其错误和自私的,其行为已构成违法。 王某出于“保护”女友的动机,看似情有可原,但他放弃理性判断,选择用网络暴力的方式“私设公堂”,同样触犯了法律。这起事件的本质,是一场由违法行为引发另一场违法行为的连锁反应。 此案中,王某、方某受到的是行政拘留,依据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但需要警惕的是,网络诽谤行为一旦超过法定界限,如“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就可能构成诽谤罪,将面临刑事处罚。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每一次敲击键盘,都连着一份法律责任。 这场荒唐的闹剧已经落幕,但它留下的警示是深刻的:守法,是成年人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理性,是我们在网络时代最宝贵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