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中国不知道美国一直通过走私获得稀土?当然知道,但从2018年到2025年春天,基本都是冷眼旁观。为何?因为筹码需要起到王炸的作用。
稀土这张王牌现在一出手,就能卡住美国的脖子,但要是早早就亮出来,反而容易被对方破解。
美国曾有足足7年时间去弥补稀土这个软肋,但它却选择了捷径——通过走私来满足军工等产业的需求。
美国对稀土的依赖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全球稀土供应链里,中国占了多大的份额?从开采到精炼,从初级产品到高端材料,中国几乎攥着整条产业链的命脉。
美国也不是没想过摆脱依赖,比如重启国内矿山、找盟友合作,但这些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稀土开采和加工门槛高、周期长,还得面对环保压力,美国折腾了几年,愣是没搞出个像样的替代方案。
既然正道走不通,美国就动了歪心思 —— 走私。他们通过泰国、墨西哥这些第三国倒腾稀土,把中国的稀土伪装成其他东西,什么铁矿石、锌精矿,甚至塞进瓷砖胶包装袋里,想尽办法绕过海关检查。
2024 年底到 2025 年春天,美国从这俩国家进口的氧化锑突然暴增到 3834 吨,比过去三年加起来还多,这种反常现象明眼人都能看出猫腻。可为啥咱们没急着动手呢?
道理很简单:要让美国的依赖更深,软肋更软。稀土这张牌,只有在对方最离不开的时候打出去,才能起到最大的震慑效果。
要是咱们早早就收紧出口,美国说不定还能拼凑出个临时方案,虽然难受但不至于伤筋动骨。可咱们故意留个口子,让美国觉得 “还有办法弄到稀土”,实际上是在温水煮青蛙。
美国军工、高科技产业一天都离不开稀土,走私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成本高、风险大,还不稳定。时间越长,他们就越离不开中国这条供应链。
更关键的是,咱们自己也没闲着。这七年里,中国一直在悄悄修炼“内功”。一方面整合国内稀土产业,把分散的企业捏成拳头,提高集中度和议价权;另一方面加大技术研发,从稀土开采到高端应用,攻克了不少核心技术。比如咱们的稀土分离技术全球领先,成本低、效率高,其他国家根本追不上。
同时,咱们还在全球布局,和非洲、东南亚国家合作开发稀土资源,把供应链攥得更紧。
到了 2025 年,火候差不多了。美国虽然重启了怀俄明州的稀土矿,但加工能力还是卡在中国手里;澳大利亚、加拿大的项目也没成气候。这时候咱们出手,既能卡住美国的脖子,又能让自己损失最小。
今年 5 月,中国开始打击稀土走私,加强出口管制,美国立马就慌了。他们的军工企业发现,就算愿意花高价,也很难再通过走私弄到足够的稀土,而国内生产又跟不上。这就像打仗时断了粮草,再厉害的兵马也得抓瞎。
美国这七年的选择,其实就是在自欺欺人。他们以为走私能糊弄过去,却没想到这条路越走越窄。走私成本高不说,还随时可能被咱们掐断。
更要命的是,走私让美国错过了真正解决问题的机会。要是这七年他们踏踏实实投资稀土产业链,说不定现在还能有点还手之力,可他们偏偏选了最省力的法子,结果把自己逼到了墙角。
现在回头看,咱们这招 “冷眼旁观” 其实是深谋远虑。稀土这张王牌,得等到对方最虚弱的时候打出去,才能一招制敌。美国还以为自己聪明绝顶,却不知道它所看到的漏洞正是中国设置的陷阱,就等着收网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