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林:农民总理陈永贵的第2任妻子,39岁嫁给陈永贵,是主动的 宋玉林1927年7月28日生在山西昔阳县大寨村。那地方穷得叮当响,太行山里石头多过土,种地全靠天吃饭。她打小就跟爹妈下地干活,手上老茧一层摞一层,脸被山风吹得黑乎乎的。小时候没啥好日子可言,吃饱都难,更别提啥梦想了。苦日子磨出了她那股子韧劲,也让她早早明白,靠自己才能活下去。 1945年,抗日战争刚结束,18岁的宋玉林第一次跟陈永贵打上交道。那会儿陈永贵31岁,已经是村里有点名气的人物,带着大家支援前线,修工事扛物资。宋玉林也加入了队伍,扛着重家伙走山路,累得够呛。她听人说陈永贵不光干活卖力,还想着让大寨翻身,这让她有点佩服。不过那时候,两人也就是点头之交,没啥特别。 后来,宋玉林结了婚,生了娃,过上普通农妇的日子。可惜这段婚姻没撑多久,离了婚,她一个人拉扯儿子。日子苦,但她没闲着,积极干村里的活儿,还当上了妇女主任。那时候正是新中国刚成立,村里热火朝天地搞建设,她带着妇女们修梯田、挖水渠,干得风生水起,慢慢在村里有了威信。 1952年,陈永贵当上大寨党支部书记,带着村民大干一场,想把穷山沟变成好地方。宋玉林作为妇女主任,跟他搭档干活,俩人配合得挺默契。她负责组织妇女上工,修水渠、治山坡,出力一点不比男人少。陈永贵干活拼命,宋玉林也豁得出去,俩人一块儿干了不少大事。她还因为表现好,当过县级劳模,村里人都说她能干。 1965年,陈永贵的第一任老婆李虎妮病死了,留下他和两个小娃。陈永贵51岁,天天忙村里的事,家里乱成一团。村干部看不下去,想给他找个新媳妇儿,合计来合计去,觉得38岁的宋玉林挺合适。她离过婚,带着儿子,性格硬朗,又跟陈永贵共事多年,知根知底。 宋玉林听说这事儿,没等人催,自己找上门。她觉得陈永贵这人靠谱,为村里操碎了心,家里没人管不行。她主动跟媒人说愿意嫁过去,想着自己能帮他分担点压力。1966年春天,俩人在村里结了婚,婚礼简单得不行。她穿件旧布衫,站在陈永贵旁边,脸上有点笑。那一刻,她不光是嫁人,更是给自己挑了个大担子。 宋玉林为啥主动嫁给陈永贵?这事儿得从她自个儿的心思说起。她39岁那年,已经不是啥小姑娘了,离过婚,带个儿子,日子过得紧巴巴。可她不是那种只顾自己的人。她当妇女主任那几年,看陈永贵带着大寨往前冲,心里早就有点敬佩。这人虽然岁数比她大,家里还有俩娃,但她看重的不是啥浪漫,而是陈永贵那股子为村里拼的劲儿。 再说,她跟陈永贵共事多年,知他脾气,也懂他的难处。陈永贵丧妻后,家里没人管,孩子小,村务又忙,她觉得自个儿能帮上忙。宋玉林这人实在,觉得嫁过去不是吃亏,而是能让陈永贵安心干大事。她自己也说过,家里的事她扛得住,只要他能为村里出力就行。这份心思,既有对陈永贵的信任,也有她对大寨那份感情。 还有一层,她主动提出来,也是不想让陈永贵为难。那年代,党员讲究奉献,陈永贵老想着工作,不好意思张罗再婚的事。宋玉林看在眼里,干脆自己迈出这一步。她这决定,不是啥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一份担当。 1966年结了婚,宋玉林立马接手了陈永贵的家。她把前妻留下的两个娃当自己的一样养,还得顾着自己的儿子。家里活儿多,她早起做饭,晚上缝衣裳,忙得脚不沾地。陈永贵忙村里的事,她从不抱怨,反倒老催他好好干,别惦记家。 1975年,陈永贵当上国务院副总理,去北京上班。宋玉林没跟着享福,留在大寨,干托儿所的活儿,推着板车接送娃。她从没想着靠丈夫的地位捞啥好处,日子还是那么朴实。陈永贵偶尔回村,她就做点热乎饭,收拾得干干净净。有一回外国客人来,她穿着旧衣裳不好意思见人,陈永贵硬拉她出来,说劳动的人最光荣,她才红着脸出来招呼。 1980年,陈永贵身体不好,辞了副总理,回北京住。她跟着去了,住在一间普通公寓里,还是自己洗衣做饭。陈永贵1986年得了肺癌去世,她忍着泪撑着家。后来她常回大寨,跟村民聊聊天,日子过得低调。2018年,她92岁时在大寨去世,村里200多人送她,挽联上写着“无悔相夫,坦荡一生”。 宋玉林这辈子,没啥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用自己的方式撑起了一个家,也撑起了陈永贵的事业。她主动嫁过去,不是图啥回报,而是真心想帮一把。那年代,农村妇女能做到这份儿上,不简单。她跟陈永贵不是啥浪漫故事,而是实打实的互相扶持。她干活踏实,做人厚道,村里人都服她。 再说,她的选择也反映了那时候农村人的想法。集体比个人重要,苦日子大家一块儿扛。她嫁给陈永贵,既是个人决定,也是对大寨那份责任感的延续。她没啥文化,但懂啥叫奉献,这比啥都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