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0年,彭德怀错杀袁文才、王佐,毛主席悲痛惋惜,一生都没释怀 要说这事,还

1930年,彭德怀错杀袁文才、王佐,毛主席悲痛惋惜,一生都没释怀 要说这事,还得从袁文才和王佐的身份讲起。这俩人可不是普通角色,他们是井冈山的地头蛇,早先都是土匪出身。袁文才读过几年私塾,算有点文化,19岁就入了土匪行当,靠绑架勒索混日子。王佐呢,早年是个裁缝,后来跟了个军阀连长上山,那连长欺负穷人,王佐看不下去,干脆自己拉队伍单干。别看他们队伍不大,各百来号人,枪也就几十条,但仗着井冈山的地势,愣是成了当地一股不小的势力。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带着队伍辗转到了井冈山。那时候,红军立足未稳,袁文才和王佐就成了关键人物。毛主席眼光独到,没想着武力收拾他们,而是决定拉拢这俩“绿林好汉”。他觉得,只要能把他们争取过来,就是革命的一大助力。经过一番努力,王佐在毛主席帮忙剿了宿敌尹道一后,彻底归心,1928年还加入了共产党。袁文才也带着队伍投靠,俩人的队伍被改编成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从土匪到红军,这转变不可谓不大,他们也真心实意为革命出了力。 可好景不长,1929年毛泽东离开井冈山后,当地的矛盾就冒头了。袁文才和王佐是客家人,而井冈山党组织里不少人,比如龙超清,是土家族出身。土客两族本来就有历史积怨,俗话说“土家人的党,客家人的枪”,这话听着就透着隔阂。加上那会儿极“左”思潮泛滥,大家都草木皆兵,怀疑这怀疑那,内部的信任一点点被磨没了。 到了1930年,湘赣边界特委给中央递了份报告,说袁文才和王佐有反叛苗头,还把收编他们的责任推到了毛泽东头上。中央那时候正被极“左”路线牵着鼻子走,对报告没啥怀疑就信了。特委找到红五军军长彭德怀,打算除掉这俩人。彭德怀那会儿还年轻,经验不足,没多查就听了特委的安排。这一步,算是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1930年,特委设了个局,请袁文才、王佐带着他们的三十二团去永新县禾川镇开会。开始气氛还算正常,可第二天就变了天。会上,特委的人突然发难,指责袁文才和王佐,话越说越狠。袁文才想解释,可压根没机会,特委的朱昌偕直接掏枪把他崩了。王佐一看不对,赶紧跑路,带着几个亲信骑马逃命。可惜跑到了冬瓜潭,实在躲不过追兵,跳水想逃,还是被红五军士兵乱枪打死。俩人就这么没了,一个倒在会议室,一个沉在潭底。 这事传到毛泽东耳朵里,他心里那个痛啊。袁文才和王佐是他亲自拉进革命队伍的,眼看着自己人杀了自己人,他能不难受吗?这成了他一辈子都解不开的心结。1965年,他重回井冈山,还专门接见了袁、王的遗孀,说了句让人动容的话:“是我对不起你们啊。”这话里,满是自责和惋惜。 彭德怀呢,事后也后悔得不行。他后来回忆说,自己当时太年轻,信了特委的片面之词,没查清楚就动手,犯了大错。他觉得自己对不起袁文才和王佐,也对不起革命。这份内疚,跟他后半辈子也没散。 袁文才和王佐一死,井冈山根据地可算是伤了元气。这俩人熟悉地形,是防守的顶梁柱,他们没了,敌军趁机钻空子,根据地很快就丢了。这损失可不小,直接让红军少了个立足点。革命早期,本来就艰难,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 这事之后,特委的朱昌偕和龙超清也没落好下场。1930年底的“富田事变”前后,他们也被错杀。真是讽刺,搞内斗的人,最后自己也没逃掉。这段历史,就像革命路上的一道疤,提醒着大家,内部不团结,后果有多严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袁文才和王佐的冤案终于平了反,1950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袁文才的儿子袁耀烈还参加了开国大典,后来当了宁冈县劳动人事局局长。王佐的后代也得了尊重。井冈山博物馆里,他们的事迹被刻下来,告诉后人,他们为革命付出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