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空战后,大家思路被打开了,有人就提出PL-17如果能打400公里,那是不是预警机塞一肚子PL-17自己就把空战打完了?说实话,这是非常好思路,但是由于现实里我们自己卷自己已经把这个思路毙掉了,毕竟作为工业克苏鲁的大国,自然要卷到欧美只能望尘莫及了。
空战打到今天,拼的不是谁的飞机飞得快,而是谁看得远、反应快。而预警机就是战场的“大脑”,它能几百公里外锁定目标,指挥导弹精准打击。
比如PL-15导弹,射程远到对手还没反应过来,导弹已经冲到跟前了。这种打法叫A射B导,一架飞机发射导弹,预警机在后头悄悄引导,敌人雷达连个警报都未必能响。
在实战里,这种战术让对手吃尽苦头,连怎么挂的都搞不清楚。更狠的是,电子对抗还能直接“黑”掉敌方雷达,让对方的预警系统变成摆设。信息优势一建立,战斗几乎一边倒。
可这套打法也有软肋:预警机本身。预警机虽然看得远,但飞得慢、机动差,活脱脱一个大靶子。
要是对手掏出一根更长的“棍子”,比如射程四五百公里的PL-17,预警机就得赶紧跑路。PL-17专为预警机设计,速度快、射程远,预警机根本躲不开。
即使没打下来,也能逼得预警机忙着逃命,没空指挥战斗。更别提还有PL-21,射程更远,威胁更大。预警机要是没了,A射B导的战术就废了一半,战场瞬间乱套。
为了保住预警机,各方开始拼命升级装备。预警范围得更大,平台得更抗揍。于是,运-20改成了KJ-3000,雷达更强,探测距离更远,想打它没那么容易。
可对手也不是吃素的,直接换更远的导弹,或者用电子干扰让你的雷达信号一团乱麻。技术竞赛像螺旋一样越转越高,最后逼出了一个新玩意儿:超重型隐身预警平台。
这家伙不仅有顶尖雷达,还能高速飞行、隐身躲避,活像个空中堡垒。几十吨的大家伙,带着好几块大雷达,硬是把预警机从“脆皮”变成了“铁王八”。
所以超远程导弹和隐身平台的较量,迟早会把空战推向新方向。未来,预警机可能不只是有人机,还会跟无人机搭档。
无人机飞到前线当“探头”,有人机在后方分析数据,导弹远程发射,敌人根本摸不着头脑。电子对抗也会更狠,干扰信号、瘫痪网络,信息战可能比导弹还致命。
空战已经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整个体系的对抗。谁能抢先把这些技术攒齐,谁就能在天空里称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