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880年5月,俾斯麦在晚餐享用了6个黄油鸡蛋,1条肥鳟鱼,半个猪头,3杯覆盆子

1880年5月,俾斯麦在晚餐享用了6个黄油鸡蛋,1条肥鳟鱼,半个猪头,3杯覆盆子果冻以及大量啤酒后,突然开始呕吐,说话也开始结巴起来。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他的心头——自己可能中风了! 要说俾斯麦的健康危机,那得从他年轻时说起。这家伙打大学开始就不是个省油的灯,吃饭跟打仗似的,能一次干掉半打鸡蛋,外加冷肉、熏肉和布丁,吃得那叫一个豪放。据说那时候他体重就蹭蹭往上涨,年轻轻就胖到100公斤,体型跟熊似的。上了年纪后,他更没收敛,晚餐动不动就是黄油鸡蛋、肥鳟鱼、半个猪头,再配上果冻和啤酒,热量高得能炸锅。这种吃法,搁谁身上不得出点问题啊? 他这习惯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俾斯麦那年代,欧洲贵族圈子里讲究排场,吃喝玩乐是身份象征。他呢,天生好这一口,又是个工作狂,压力大就靠吃喝发泄。结果呢,体重一路飙升,身体也开始亮红灯。肥胖、高脂肪饮食,再加上没啥运动,这不就是在给自己挖坑吗? 到了1880年5月那顿饭,俾斯麦算是把自己吃进了“大麻烦”。6个黄油鸡蛋、1条肥鳟鱼、半个猪头、3杯覆盆子果冻,外加一堆啤酒,这菜单光听着就让人胃疼。他吃完没多久就吐了,话也说不清楚,心里直犯嘀咕:是不是中风了?这事儿听着吓人,但其实没啥确切的医疗记录能证明他真中风。不过,这顿饭绝对是他健康的分水岭,把他多年暴食的后果全抖了出来。 想想也挺夸张,一个掌管德国的铁腕人物,居然差点被自己的胃给撂倒。那时候他已经66岁了,岁数不小,再加上长期胡吃海塞,身体早就不堪重负。呕吐、说话结巴,这些症状听着像中风,但也可能是消化系统崩溃或者脑供血不足闹的。总之,这事儿一出,他的私人医生急了,直接警告他:再不改,命都保不住! 危机之后,俾斯麦总算有点慌了。他的心理医生恩斯特·施韦林格站了出来,这哥们儿挺有办法,没硬逼着俾斯麦戒口,而是先摸清了他的日常习惯,然后给出一套靠谱的方案。俾斯麦也算听劝,餐桌上那些油腻腻的肉和甜点慢慢没了影儿,换成了蒸鱼、水煮蔬菜这种清淡货。 以前他能一口气吞半打鸡蛋、一整块猪头,现在呢?老老实实吃点轻食,量也控制住了。几个月下来,效果杠杠的——体重从124公斤掉到103公斤,整个人精神多了,身体也缓过来了。这说明啥?人只要肯改,啥时候都不晚,哪怕你是俾斯麦这种“大胃王”。 俾斯麦的健康可不是小事儿,他好不好直接牵扯到德国的命脉。1880年那次危机后,他调养了一阵,总算稳住了身子骨,没让政敌抓住啥把柄。80年代的巴尔干危机,他照样沉着应对,国际局势也没乱套。不过,健康好转后,他的决策风格变了点,没以前那么冲了,可能是酒精和美食刺激少了,人冷静了不少。 但好景不长,1890年威廉二世上台,这年轻皇帝跟俾斯麦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两人政策上掐得厉害,最后俾斯麦被挤下台,退到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养老去了。你说这健康危机是不是间接影响了他的政治结局?要没那顿饭,他会不会多撑几年? 退下来后,俾斯麦的生活简单多了。每天在庄园散散步,写写回忆录,吃饭也有了规律,医生盯着呢。他的健康在晚年还算稳定,没再出啥大乱子。1898年7月30日,83岁的他在庄园里安安静静走了,没啥痛苦,也算善终。 从暴食到清淡,从危机到平稳,俾斯麦晚年这转变挺让人感慨。一个叱咤风云的硬汉,最后也得服老,身体这东西,谁也扛不过去。他的故事听着接地气,谁还没个馋嘴的时候呢?但他能改过来,也挺牛的。 俾斯麦的故事有啥启发? 俾斯麦这事儿搁现在看,太有现实味儿了。咱普通人谁没熬夜吃过宵夜、喝过大酒啊?他那暴食习惯,跟现在有些人周末狂点外卖、吃到撑有啥区别?区别是他吃的是猪头和黄油鸡蛋,咱吃的是炸鸡和奶茶罢了。结果呢,他差点把自己吃挂了,咱呢,天天嚷着减肥还不是照样胖? 再说他那改变,靠的是医生引导,自己也肯配合。这不就是告诉咱,健康这东西得自己上心吗?医生能帮你,朋友能劝你,但最后不还是得靠自己管住嘴、迈开腿?俾斯麦能从124公斤掉到103公斤,咱减个十斤八斤的还不简单? 还有政治那块儿,他的健康危机提醒咱,个人状态真能影响大局。领导要是身体垮了,国家都得晃悠。咱普通人也是一样,身体不好,工作生活不都得跟着遭殃?所以啊,别老觉得自己年轻扛得住,俾斯麦当年也觉得自己牛,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