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爆发后,欧盟呼吁双方“克制和缓”。在印度看来,欧盟在俄乌冲突中不断“拱火”,如今却要求印巴保持克制,这明显是“双标”。苏杰生毫不客气地指出,欧盟在安全上过度依赖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能源上依赖俄罗斯,自身问题一大堆,根本没资格对印度指手画脚。这番言论可谓是直击欧盟要害,让欧盟的“优越感”碎了一地。 其实,苏杰生的话并非毫无道理。就拿安全依赖来说,北约在美国的主导下不断东扩,欧洲国家在军事防御上严重依赖美国的保护伞。在俄乌冲突中,美国一边不断向乌克兰输送武器,一边怂恿欧洲制裁俄罗斯,而欧洲国家为了所谓的“同盟关系”,只能被迫跟随,却忘了自身的安全利益是否得到真正保障。 在经济领域,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制造业,为欧洲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许多欧洲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从汽车到奢侈品,都离不开中国消费者的支持。一旦失去中国市场,欧洲经济必然遭受重创。 能源方面,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由来已久。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本是欧洲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合作的重要成果,却因地缘政治因素,屡遭波折。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在美国的压力下,制裁俄罗斯能源,导致能源价格飙升,民众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工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 再看印巴冲突,其根源是克什米尔问题,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宗教和地缘政治因素。印度认为自己在冲突中占据正义一方,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尤其是像欧盟这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可欧盟此次没有明确站队印度,这让印度感到不满。印度一直自诩为南亚大国,在国际事务中也想扮演重要角色,对于外界的“不尊重”和“干涉”自然难以忍受。 有意思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也表达过类似观点,认为欧洲太过依赖美国,导致自身越来越弱。苏杰生这番话,某种程度上像是对马克龙观点的呼应和延伸,只不过他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欧盟在印巴冲突中的态度。 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一直带着一种“迷之自信”。从购买各国先进武器装备,号称要打造世界一流军队,到在国际组织中积极争取话语权,印度似乎总觉得自己已经是世界强国。但现实是,印度国内面临着诸多问题,贫富差距巨大、基础设施落后、宗教矛盾频发等,这些都制约着印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