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鱼:鱼类时代的恐怖猎手

嘉慧浏览趣事 2025-03-09 03:25:11

说起古鱼类,这可是个远离大众日常认知的领域。其中的邓氏鱼,它堪称鱼类时代的超级掠食者。

通常提到古生物,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恐龙,尤其是霸王龙。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我们对那失落的、充满神秘原始气息的蛮荒世界,有着浪漫的想象;另一方面,对于这些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史前超级掠食者,大家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憧憬。

霸王龙

而且越往前追溯,这些顶尖掠食者的模样就越发奇特,像来自外星的异形。就拿五亿多年前寒武纪海洋里的超级掠食者奇虾来说,它的长相和外星生物极为相似。2015年的一部变形金刚电影中,外星入侵战舰的设计原型正是奇虾,可见其外形之独特。

奇虾

寒武纪之后是奥陶纪,那时陆地上生命还不算多,海洋中的超级掠食者变成了奇虾的史前近亲——角石,也就是能入药止咳的鹦鹉螺的远古亲戚。

奥陶纪的这种鹦鹉螺能长到五六米长,虽然前端没有完整保存下来,但据推测,它应该像乌贼一样,长着许多触手,模样怪异。它们称霸海洋,捕食各类小生物。而如今,鹦鹉螺仅有一小部分存活下来,早已不再是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

到了志留纪,超级掠食者的宝座又易主了,这次登场的是看似更加怪异、凶残的“海蝎子”,不过它和现在的蝎子并非直接传承关系,只是近亲。它们以当时海洋中已出现的鱼类为食,有些海蝎子体型巨大,从右边和人的对比图就能看出,其体型令人惊叹。

海蝎子

前面提到的这几个时代的超级掠食者,大家发现没,它们都属于无脊椎动物。那当时的脊椎动物去哪儿了呢?

到了泥盆纪,这是个被称作“鱼类时代”的时期。早期鱼类既怪异又呆萌,它们根本无法成为海洋中的超级掠食者,反而常常沦为之前提到的角石和海蝎子的猎物。

并且,它们还有一个关键缺陷——没有颌。也就是不像我们人类这样,嘴能上下开合。这不仅限制了它们的捕食能力,更重要的是严重制约了呼吸能力。所以,它们无法长得很大,也游不快,自然与超级掠食者的宝座无缘。

不过,到了志留纪,情况发生了转变,一类新的鱼类——有颌鱼类出现了。这类鱼后来逐渐繁盛,最终爬上陆地,演化出了我们如今熟悉的各种动物,像猫狗、马牛、鸟类等,它们都属于有颌脊椎动物,是有颌鱼类的后代。

有颌鱼类

有颌鱼类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能上下开合的颌。这一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它们的呼吸效率,使它们能获得更充足的氧气供应,进而长得更大、游得更快。

如此一来,它们便有了捕食其他动物的资本,甚至包括之前那些无颌类的亲戚。志留纪最大的捕食性鱼类——钝齿红河鱼,体长可达1米左右,但和我们后面要讲的邓氏鱼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在科学分类上,有颌鱼类一般分为四大类群。我们比较熟悉的是硬骨鱼和软骨鱼类。硬骨鱼包含我们常吃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大部分常见鱼类都属于硬骨鱼。软骨鱼类简单来说就是鲨鱼。还有一类大家可能比较陌生的,是中间的棘鱼类,如今已发现棘鱼类其实是一种原始的软骨鱼类,也就是原始的鲨鱼。

鲨鱼

而今天的主角——盾皮鱼类,大家平时可能很少听说。盾皮鱼类身披厚重甲胄,却又有颌,和无颌的甲胄鱼类有所不同。

盾皮鱼

盾皮鱼类其实是一个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类群。大部分盾皮鱼长得和旁边这种在花鸟市场可能见过的清道夫(科学名称为甲鲶)十分相像。甚至一些特征性结构,比如胸鳍前端的一对刺,在甲鲶身上也能看到。虽然它们是从不同路径演化而来,属于不同结构,但这是非常经典的趋同演化现象。

清道夫

大部分盾皮鱼都类似甲鲶,然而有一小部分,开始从这种形态向其他方向演化,逐渐从水底向水域中上层游动。从原本在水底吃小动物甚至啃食石泥的动物,朝着超级掠食者的宝座迈进。

比如胴甲鱼,它的“腿”长得像螃蟹腿,完全不像普通鱼类。邓氏鱼就属于盾皮鱼中的一支,位于长长的胴甲鱼类、短胸节甲鱼类、后甲鱼群类、邓氏鱼类这一演化链条中。

邓氏鱼

邓氏鱼的祖先生活在泥盆纪早期,距今约4亿年前。那时它们体型较小,主要生活在水底,却已经是凶猛的掠食者了。

文本源自@格致论道讲坛视频内容。

0 阅读:55

嘉慧浏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