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苏麻喇姑病逝,康熙痛哭下旨:不许下葬!她是我额娘!

兜兜历史迷本人 2025-02-05 17:26:26

康熙四十四年,一位90多岁的老妇病逝,康熙得知后嚎啕大哭。

他下令,这位老人不得下葬,要为她以嫔礼守灵。

更惊人的是,他竟公开说:“她是我额娘!”这句话在皇宫里掀起了波澜。

到底这位被称为“额娘”的女人是谁?她和康熙之间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苏麻喇姑,本名苏茉儿,出生在蒙古科尔沁草原,她小时候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一个普通牧民的女儿。

那时候,科尔沁部是满洲贵族的重要盟友,草原上随处可见,往来的商队与使者。

苏茉儿的父母,靠放牧为生,聪慧伶俐,总是比同龄的孩子学得快。

家里的长辈常说:“这孩子,将来有出息!”

她的命运,在十三岁那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年,科尔沁部的少女布木布泰,被选为大清的皇后,嫁给了皇太极。

为了陪嫁,家族挑选了一些聪明伶俐的女孩,随她一起进宫。

这其中就有苏茉儿。当时,她不过是个小姑娘,连自己的命运是,什么都不清楚,就被带上了通往沈阳的路。

进宫后,苏茉儿被分配到,布木布泰身边,这个决定改变了她的一生。

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她非常喜欢这个机灵的小姑娘,取了个新的名字给她:苏麻喇姑。

从此,苏麻喇姑不再是草原上的,普通牧民之女,而是孝庄皇后信任的人。

当时的后宫,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苏麻喇姑跟着孝庄,看到了许多,她从未接触过的事。

从日常的礼仪,到处理后宫的纷争,她都在孝庄的教导下,学得一清二楚。

她性格沉稳,从不多言,却做事干净利落,很快成了,孝庄身边的得力助手。

顺治皇帝登基后,孝庄成了皇太后。

苏麻喇姑也随之身份大涨,她伺候孝庄,还开始接触皇室的核心事务。

顺治年幼时,朝中风云莫测,孝庄为了稳固皇权,多次通过苏麻喇姑传递重要信息,有些事情,她不方便亲自出面,就让苏麻喇姑去办。

久而久之,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侍女,成了清宫里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在清宫里,苏麻喇姑的地位,不像后宫的妃嫔那样显赫,却享有一种特殊的尊重。

无论是满族贵族,还是汉族大臣,提起她的名字,都带着几分敬畏,有人说,孝庄皇太后信任她胜过任何人,她简直是皇太后的影子;也有人说,她不过是个伺候人的奴才,不必太当回事。

无论别人怎么看,苏麻喇姑始终兢兢业业,陪着孝庄,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风雨飘摇的岁月。

苏麻喇姑一生重要的时刻,便是康熙登基。

那一年,年仅八岁的康熙,被推上了帝位,孝庄太后深知,这个年幼的皇帝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康熙小时候,性格活泼好动,不喜欢坐着听人讲道理。

苏麻喇姑却有一套办法对付他,她不教他死记硬背,而是用一些满族传统的故事,吸引他的注意力。

比如有一天,康熙因为不想学习满文而发脾气,摔了书。

苏麻喇姑并没有生气,而是拿起一本书,坐在他旁边,慢慢讲起努尔哈赤的故事。

“知道大清是怎么打下来的吧?”她问康熙。

小康熙一脸不耐烦:“就靠那些骑兵呗。”

苏麻喇姑笑了笑,说:“骑兵的命令都是用满文写的。连这些都看不懂,将来怎么带兵打仗?”

这话一下子点醒了康熙,从那以后,他不再抗拒学习满文。

苏麻喇姑教他满文,还教他满洲礼仪、祖宗规矩,可以说,康熙的启蒙老师,不是别人,正是这个草原上来的女人。

康熙长大后,对苏麻喇姑的感情不仅仅是尊敬,更像是依赖。

小时候,孝庄忙于朝政,康熙有时候遇到委屈,都会跑去找苏麻喇姑。

有一次,他因为调皮惹怒了孝庄,被罚跪祠堂,康熙跪得又冷又饿,忍不住偷偷溜出来找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没说什么,只是递给他一碗热粥,又带着他回到祠堂,陪着他跪了一夜。

康熙一直记得这件事,长大后常常提起,说:“她对我,比亲娘还亲。”

康熙继位后,宫中发生了不少变化,苏麻喇姑的地位从未动摇。

她不争不抢,只一心陪着孝庄,照顾康熙,宫中许多重要的典礼,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康熙甚至破例,允许她以“额娘”的身份,出席一些皇家活动,这在清宫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苏麻喇姑对康熙有恩,也为清朝的文化与礼仪,做出了贡献。

她参与设计了清初的宫廷服饰,将满蒙传统与汉族文化相结合,这些服饰后来成了清宫的典范,被沿用数百年。

康熙多次对大臣们说:“苏麻喇姑是我朝的功臣,谁都不能怠慢她。”

康熙对苏麻喇姑的感情,可以说远远超出了师生关系。

幼时失母的经历,让他对苏麻喇姑,产生了深深的依赖,这种情感,或许用“母子”来形容贴切。

他常说:“她是我的额娘。”而苏麻喇姑,也确实以一颗母亲的心呵护着康熙。

康熙九岁时,亲政还遥遥无期,鳌拜等权臣嚣张跋扈,朝堂乌烟瘴气。

孝庄一心辅佐,但康熙常觉得孤立无助,鳌拜多次在朝堂上,训斥年幼的康熙,有一次甚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公然顶撞了他,康熙气得脸色铁青,却又无可奈何。

那天回到宫中,他一言不发,抱着膝盖坐在地上。

苏麻喇姑端了一杯热茶递过去,静静地坐在他旁边,过了很久,康熙终于开口:“姑姑,我到底算什么?一个摆设吗?”

苏麻喇姑轻轻叹了口气,把康熙拉到身边,说:“你是天子,是真龙天子,可是龙要腾飞,先要隐忍,你看那些草原上的狼群,幼崽小时候连野兔都不敢碰,可只要熬过了幼年,它就是草原的王。”

这番话深深地触动了康熙,从那天起,他开始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不再轻易表露软弱的一面。

鳌拜渐渐察觉不到他的真实想法,最终在几年后,被康熙设计擒拿。

康熙长大后,苏麻喇姑的角色,似乎变得更像是一个知心人。

他常会在深夜来到她的住处,与她聊一聊朝堂上的难题,苏麻喇姑不懂朝政,智慧和人生经验,给了康熙很多启发。

有一次,康熙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朝中几位重臣因争权发生冲突,闹得不可开交。

康熙一时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处理。

他来到苏麻喇姑的屋里,把事情说了一遍,问她该怎么办。

苏麻喇姑听完后,只说了一句话:“草原上两只狼打架,聪明的猎人不会插手,而是等它们两败俱伤。”

康熙一听,顿时明白了她的意思,他照着苏麻喇姑的建议,按兵不动,最终让两派势力耗尽了彼此的精力,自己反倒得了渔翁之利。

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的默契,康熙对苏麻喇姑始终尊重有加。

即便在朝中威严赫赫,也从未对她摆过一点架子,有时候,他甚至会亲自,到苏麻喇姑的住处,为她端茶倒水,这在清朝皇帝身上,简直不可思议。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去世,这对苏麻喇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孝庄是她一生亲密的伙伴,也是她唯一的依靠。

自从孝庄去世后,苏麻喇姑的精神状态大不如前,整个人似乎老了十岁,康熙看在眼里,心疼不已,他将自己最小的儿子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抚养,希望用这个办法安慰她。

胤祹后来回忆起这段时光时说:“姑母像母亲一样照顾我,对我教导有加。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虽然胤祹不是皇位继承人,但他一生受宠,康熙对他的偏爱,很大程度上源于苏麻喇姑的缘故。

苏麻喇姑的晚年生活,可以用“孤独”来形容。孝庄去世后,她失去了生活的主心骨。

康熙对她关爱有加,毕竟皇帝的事情太多,不能时刻陪在她身边,她住在宫中,过着极为低调的生活,很少参与皇室的事务。

康熙四十四年,苏麻喇姑的身体每况愈下。

她多年来积劳成疾,又因常年心情郁结,终于在这一年因病去世,享年93岁,消息传到康熙耳中,他悲痛欲绝,当场流下眼泪。

为了表达对她的尊敬,康熙破例下旨:不许立即下葬,要以嫔礼为她守灵。

这样的待遇,在清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皇室中人都知道,苏麻喇姑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宫廷侍女。

灵堂设在宫中,康熙亲自主持祭奠仪式,皇子们轮流守灵,礼仪之隆重,让许多人都感到惊讶。

康熙甚至多次来到灵堂,长跪不起,据史书记载,在祭奠时说道:“她是我额娘,没有她,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苏麻喇姑的葬礼,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盛典。

康熙亲自为她挑选墓地,并派人精心设计墓碑,碑上没有复杂的称号,只写了“苏麻喇姑之墓”几个字,这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了康熙对她无尽的怀念。

在她去世后的多年里,康熙多次提起她,说她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清史中对她的记载不多,她的故事却一直被人们传颂。

对于康熙来说,她不仅是启蒙老师,更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亲人。

1 阅读: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