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唯一可以牵制慈禧太后的慈安太后遗诰原文

宋安之 2025-01-24 19:05:01

钦奉大行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遗诰曰:予以薄德,只承文宗显皇帝册命,备位宫闱,迨穆宗毅皇帝寅绍丕,孝思肫笃,承欢奉养,必敬必诚。今皇帝入缵大统,视膳问安,秉性诚孝,且自御极以来,典学维勤,克懋敬德,予心弥深欣慰,虽当时事多艰,昕宵勤政,然幸体气素称强健,或冀克享遐龄,得资颐养。

本月初九日,偶染微疴,皇帝侍药问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成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予年四十有五,母仪尊养,垂二十年,屡逢庆典,叠晋徽称,夫复何憾。

第念皇帝遭兹大故,自极哀伤,惟人主一身,关系天下,务当勉节哀思,一以国事为重,以仰慰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教育之心,中外文武,恪恭厥职,共襄郅治,予灵爽实与嘉之,其丧服酌遵旧典,皇帝持服二十七日而除,大祀固不可疏,群祀亦不可辍。

再予向以俭约朴素,为宫壸先,一切事关典礼,固不容矫从抑损,至于饰终仪物,有可稍从俭约者,务恤物力即所以副予之素愿也,故兹诰谕,其各遵行。

光绪七年(1881年),清文宗咸丰帝的第二任皇后慈安太后病逝于钟粹宫,享年45岁。

慈安太后是晚清历史上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以后,她联合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将顾命八大臣赶下政治舞台,开启了两宫垂帘听政,恭王辅政的时代。

对比富有心机,且权力欲望极大的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性格温顺,甚至给人一种老实懦弱之感,而且还没有太大权力欲望,似乎只是被慈禧太后当枪使的存在,但实际上慈安太后并非大众想象中的那般懦弱无能,她是晚清唯一可以抗衡慈禧太后的人,她与慈禧太后搭档了20年,可谓是牵制了慈禧太后20年,使得慈禧太后始终距离真正的掌握皇权差一步,不能为所欲为。

纵观慈安太后的一生,她虽然并非主动出击之人,但也绝非甘为傀儡之人,还是有着自己的智慧,有着自己的底线,不触及底线怎么都好说,触及了底线那就会认真起来,就会据理力争。她在皇后时期素有贤名,多次规劝怠政的咸丰帝。并且对于调和后宫矛盾也是颇有一套,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她对自己的定位是辅佐皇帝,想要清朝的统治更加长久,而不是为了个人野心想要获取巨大权势,不同于慈禧太后那般野心明显,就是想要擅权干政。

等到咸丰帝病死以后,顾命八大臣看似互相牵制,实际上迅速形成以宗室大臣肃顺为首的局面,肃顺虽然颇具才干,但飞扬跋扈,并不把两宫太后放在眼里,在慈安太后眼里无异于下一个鳌拜,因此下定决心同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对顾命八大臣下手。

等到两宫垂帘听政时,虽然慈安太后并不怎么管事,但身为正宫皇后出身,她一出手就要打压一下慈禧太后这个皇帝生母的野心。最有名的就是慈禧太后为了展现自己的权势,又或者为了试探各方态度,竟然违背祖制,下令心腹太监安德海出宫下江南采办服饰,是想要以太监干政,来为自己变相获取更多权力,结果安德海走到山东,就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这背后就是慈安太后默许支持的,此举是深深抑制了慈禧太后的嚣张气焰和日益见长的权势。

对于慈禧太后打压权势滔天的恭亲王,慈安太后的方式也颇为高明,首先她是支持的,毕竟恭亲王权力太大,会威胁到两宫,这是她和慈禧太后的共同利益所在,但是慈安太后又不会允许慈禧太后真的将恭亲王架空,毕竟有恭亲王在,慈禧太后在朝堂上再是安插自己人,也不可能真正的一家独大,并且进而架空慈安太后,这个平衡把握的还可以,而等到慈安太后死去三年以后,失去支持的恭亲王,终是不敌慈禧太后,在“甲申易枢”中被罢黜,慈禧太后由此彻底独揽大权。

关于慈安太后之死,很多人认为是被慈禧太后毒死,个人认为,两宫太后之间有争端,并且明争暗斗不少,的确可以视为慈禧太后会害死慈安太后的原因,但也同样说明慈安太后并非老实无能之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她能牵制住慈禧太后,肯定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慈禧太后毒死,更何况当时还有恭亲王等宗藩看着,毒死一位正宫皇太后,如果事情败露,那失败的代价慈禧太后可承受不起。

而且更重要的是慈安太后身体素质不佳,不说体弱多病也差不多,而慈禧太后就不一样了,她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拥有明显优势。同时慈安太后虽然可以牵制住慈禧太后,但她权力欲望并不大,因此两人虽然有斗争,但并不是那么激烈,相对来说对慈禧太后的威胁并不大,并不属于是双方为了皇权,已经斗的你死我活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太后完全可以利用身体健康的优势耗死权力欲望不大的慈安太后,又何必冒毒死慈安太后的风险呢?

慈安太后的倒霉之处是死的太早,相比于慈禧太后的强势教育方式,通过史料记载来看,慈安太后对于同治帝和光绪帝的教育相对更加平和,或者说属于正常的教育方式。

如果她不死那么早,宫中有她牵制慈禧太后,宫外恭亲王即使被打压也不至于被架空,也可以对慈禧太后起到一定制衡作用,同时慈安太后再对光绪帝教育得当的话,那么之后的光绪帝应该会成熟很多,不会那么理想化,应该有机会真正亲政成功,不过历史没有如果,慈安太后一早死,阻碍慈禧太后独揽皇权的最后阻碍一去,奄奄一息的清朝,便是进入开始最后一口气的状态。

最后说说慈安太后的遗诰,身为垂帘听政的太后,她的遗诰并没有太多不同之处,参考之前太后的遗诰,这可以说是一份中规中矩的太后遗诰。

开头先是按照正常程序,谦虚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夸了夸同治帝和光绪帝这两位后辈皇帝,然后又说了说自己如何生病,皇帝服侍的挺好,但是病情加重也是没办法,只能坦然接受死亡,又说道这么多年受到很好的待遇,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再是按照正常程序劝皇帝不要伤心,要以国事为重,要对得起慈禧太后的教导,在这里正常应该是要对得起慈安太后教导,或者是两宫太后一起提,结果变成慈禧太后一人,这也太明显了。接着说道文武大臣也要尽职尽守,最后说道自己一向俭朴,所以有可以节俭的地方就节俭,这样符合自己心愿。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份遗诰是慈禧太后授意写的,毕竟慈安太后从生病到死亡时间很短,是没时间考虑遗诰的问题,她死后慈禧太后彻底一家独大,自然要突出自己,并且抑制慈安太后的垂帘听政功劳,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慈安太后的个人权力欲望并不大,所以遗诰这样写,其实也大体符合慈安太后的行事作风。

不过慈安太后毕竟是垂帘听政的太后,所以再抑制也不能什么都不提,所以遗诰提及“昕宵勤政”四个字,也算变相提了一下慈安太后的垂帘听政功劳。

相比之下慈禧太后的遗诰就不一样了,是将自己一顿夸奖,俨然是将自己的遗诰要抬高成为皇帝遗诰的待遇,给自己脸上贴金太过,不如慈安太后的遗诰那般有“自知之明”,关于慈禧太后的遗诰,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讲。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