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0年徐向前逝世,其子向中央提出3条要求,中央:不能全部同意

20世纪80年代末至1990年前后,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十余年,党内逐步形成反对个人崇拜、倡导务实节俭的新风气。尤其是198

20世纪80年代末至1990年前后,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十余年,党内逐步形成反对个人崇拜、倡导务实节俭的新风气。尤其是1989年的政治风波后,中央更加强调社会稳定和政治团结,对任何大型政治仪式都格外审慎。在这一氛围下,一些老一辈革命家主动提出丧事从简的建议。

1989年,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27位老同志联名建议取消遗体告别仪式,得到了党内广泛拥护。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如徐向前、蔡畅、李一氓等人在生前都立下遗嘱,要求后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

对于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中央也表示高度认可,并号召大家都向他们学习。

三条遗愿

徐向前元帅1901年11月6日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作为农民的孩子,他不讲究吃穿,并且脚踏实地。投身于革命事业后,他也从未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依然保持着优秀的品格,在党内外享有“布衣元帅”的美誉。

建国初期,徐向前元帅拒绝任何特殊待遇,对子女也要求严格,一直强调一切按公事公办。徐向前在自己的奋斗历程中一直坚持原则,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气节。正因如此,徐向前生前就立下遗嘱,希望自己身后事一切从简,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

他的遗愿概括为三条: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二、不召开追悼大会;三、骨灰撒在他生前战斗过的地方。据回忆,1990年6月徐向前病重住院时,他曾拉着夫人手郑重交代此三条遗言,并嘱咐家人“务必要做到”。

他特别提到,要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等革命根据地和战场遗址,让自己的归宿融入曾经战斗过的山河。他不希望因个人丧事兴师动众,更不愿享受任何特殊荣耀,只愿魂归山川、不留痕迹。

可以说,这三条遗愿延续了他一贯的清廉简朴作风和革命理想主义情怀,也与当时党内倡导的丧事改革方向不谋而合。

在过去,对于开国元勋的逝世仪式,一般都会通过追悼大会、遗体告别、刊发讣告、下半旗志哀这些方式进行悼念,这既是党和国家对于老革命家表达敬意的方式,也是群众们抒发情感的正确场景。

然而,进入改革时期后,中央开始反思过于繁琐隆重的国葬传统。一方面,大型悼念活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另一方面,领袖崇拜的副作用也引起警惕。1982年,中共中央就提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治丧要从简,不搞封建色彩的仪式。

此后一些领导人逝世时也尝试了简化,如胡耀邦逝世时追悼会规模就相对控制。但对于在人民群众中威望极高的开国元勋,中央往往仍慎重对待,不敢轻易“从简”到完全取消仪式。例如,1986年叶剑英元帅逝世时,仍举行了隆重追悼会,由邓小平致悼词;

刘伯承元帅同年逝世亦举办了正式追悼仪式。在公众心目中,这些功臣理应享有国家最高规格的送别。因此,对于徐向前这样的开国元帅,其身后事如何安排,既要考虑制度化简办的趋势,又不能忽视政治礼仪的象征意义和群众感情的诉求。

“不能全部同意”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噩耗传来,中央高度重视,立即派出负责人前往慰问家属并料理后事。徐向前之子徐小岩将父亲临终提出的三条遗愿郑重地向中央作了转达。

面对一位德高望重的共和国元勋要求“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留骨灰”的特殊请求,中央领导人一时感到为难。经过慎重考虑,中央最后做出了“不能全部同意”的决定:徐帅的三条遗愿只能部分照办。

换言之,中央尊重了他遗体火化和骨灰撒散的意愿,但未完全采纳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的请求。首先,徐向前作为开国功臣、军队元帅,其历史地位极为崇高。若完全依其遗嘱不举行追悼会和任何告别仪式,恐显得对这位革命元勋的告别过于草率,难以体现国家对他的应有尊敬。

正如事后分析所指出的:“作为开国功臣,葬礼怎可草草了事”。党和政府有责任以适当的仪式告慰先烈、昭示后人,以彰显其一生功绩。其次,人民群众对徐向前的崇敬和爱戴不容忽视。徐帅长期以来在百姓心中享有极高威望,他逝世的消息通过电视广播传开后,全国上下深感哀痛。

不少老战士、干部群众也渴望向这位共和国功臣作最后的告别。如果官方不举办任何悼念活动,完全“静悄悄”地处理后事,广大群众恐怕难以接受。中央必须考虑公众情感,以免寒了民心。因此,领导人在听取徐小岩转达的遗愿后,表示无法全部同意,恳请家属理解。

这一表态体现了中央在政治礼仪和个人意愿之间求取平衡的态度:既要遵从逝者生前志愿,又要顾全大局,安抚人心。

结语

1927年3月,徐向前元帅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不论环境多么险恶,斗争多么复杂,道路多么曲折,他对共产主义的追求都从未动摇。他曾豪迈地说:“我坚信,我们的党和人民,必将一如既往,披荆斩棘,阔步前进,胜利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这充分表现了一位老党员、老战士的坚定信念和崇高思想境界。徐向前元帅逝世后的三条遗愿,是他严于律己和生活俭朴的具体表现,中央表示“不能全部同意”,但最终中央也基本满足了徐向前元帅“丧事从简”的心愿。

由于有了像徐向前元帅这样的榜样,1991年中央也正式发布了“取消高级干部遗体告别和追悼会惯例”的文件,以制度的形式推广丧事简办。我们可以说,徐帅以身作则,他的“三条遗愿”推动了殡葬礼俗改革的进程。

参考资料:《盘点共和国十大元帅的葬礼!》;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革命先辈·徐向前》;中国青年网

3.《在纪念徐向前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