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消息,后背都凉了。 乌克兰的无人机,又一次,去“拜访”了俄罗斯的库尔斯克核电站。 最要命的不是无人机,而是这个核电站,用的是跟切尔诺贝利一模一样的反应堆。 你懂这是什么概念吗? 就是没有那个我们电影里常见的大大的、圆滚滚的“安全穹顶”。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原话是:“暴露且脆弱”。 真是一点没说错,这不就是把一个没盖盖儿的火药桶,直接扔在了战场中央? 这座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核电站藏着致命隐患。石墨水冷堆技术早已被国际社会淘汰。它的设计缺陷就像刻在基因里的诅咒,缺少现代核电站的多层防护体系。原子能机构专家曾摸着设备摇头叹息,这些老旧管道经不起任何冲击。 切尔诺贝利的阴霾从未真正散去。1986年那场灾难让方圆三十万平方公里成为鬼域。普里皮亚季的钟楼永远停在那个春天,居民撤离时在墙上留下“请原谅我们”的斑驳字迹。这些记忆在无人机掠过库尔斯克冷却塔时重新苏醒。 战场上的流弹从不长眼。今年已有三枚炮弹落在核电站防护堤外围。工人们描述震感时声音发颤,他们清楚记得切尔诺贝利操作员最后传来的电流杂音。放射性尘埃不会区分军装与常服,它们随风飘散时将抹去国界。 国际社会正在失去约束力。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站在日内瓦会场反复敲击讲台,他的皱纹里刻着十二份未被理会的安全协议。某些国家把核安全当作赌桌筹码,却忘了这场赌局没有赢家。 我们该为子孙留下怎样的世界?莱茵河曾因切尔诺贝利污染禁止游泳十年。巴伐利亚森林的蘑菇至今检测出超标辐射。当核电站变成军事目标,每个人餐桌上都可能出现带着辐射标记的牛奶。 和平利用核能的承诺正在崩塌。十七国在维也纳签署的《核安全公约》积满灰尘。科学家们研制的新型防护涂层始终等不到拨款,而某国军工厂正在量产最新型无人机。 人类在玩火自焚的道路上狂奔。广岛原爆纪念馆里陈列着熔化的玻璃瓶,切尔诺贝利小学挂着生锈的少先队号。这些警示在战争狂人眼里只是旧报纸上的油墨。他们忘了核辐射的半衰期比任何帝国都长久。 普通人的勇气在黑暗中发光。库尔斯克当地居民自发组织巡逻队,用汽车围成防护墙。老工程师瓦西里每天坚持检修机组,他妻子说这人把反应堆当孩子守护。这些微光能否照亮理智的归途? 命运共同体需要每个国家守护。此刻的库尔斯克牵动着五大洲的神经。柏林幼儿园储备碘片,东京开始检测进口小麦。全球化时代没有孤岛,核危机将是全体人类的共同灾难。 时间正在滴答作响。联合国安理会的紧急会议开了又散,原子钟的红色数字不断跳动。当无人机阴影再次掠过反应堆厂房,人类文明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你支持联合国总部搬离美国吗 外媒:俄罗斯对基辅发动大规模空袭 波兰重开中欧班列的原因是什么 泽连斯基表态“战后卸任”有何盘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