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二战冲锋枪,2025年拍出28750美元天价,是德制MP40的两倍还多。 凭什么? 就凭它当年“太好了”,好到成了自家军队的拖油瓶。 这就是意大利的贝雷塔M1938,工艺被誉为“瑞士钟表级”,零件公差小于0.05毫米,精致得像件艺术品。 但代价是,当德国用冲压件咣咣咣造出近百万支MP40时,它7年才憋出5万支,产量比是惨淡的1:19。在绞肉机般的战场,这种“完美”毫无意义,数量才是正义。 更有意思的是,这“精致病”似乎会遗传。 它的后辈AR70步枪,技术亮眼,结果连意大利陆军自己都砍掉订单,转投德法联合项目。 从战场炮灰到收藏界的“蓝血贵族”,M1938用身价反转证明: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极致的性能,往往打不过“刚刚好”的成本和海量的复制。 这事儿,是不是也戳中了不少企业甚至个人的痛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