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养不到头了!”上海,一男子6年前与妻子协议离婚,16岁女儿归妻子抚养。此外二人

“养不到头了!”上海,一男子6年前与妻子协议离婚,16岁女儿归妻子抚养。此外二人约定,男子每月支付女儿1000元生活费,教育、医疗和保险等大额支出二人各承担一半。谁知5年后女儿大专毕业,竟然想要出国留学,前妻找到男子索要54万元留学费用,男子却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抚养义务,如今女儿大专毕业,自己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支付留学费用。谁知前妻和女儿竟因此将男子告上法庭,法院判了! 最近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上海有个老爸因为不给女儿掏 54 万留学费,被前妻和女儿告上了法院。 有人说他冷血,也有人说他没错,直到法院判了,大家才慢慢捋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先说说两边的说法有多不一样。 女儿大专毕业要去新加坡留学,算下来三年得花 108 万,前妻就找孩子爸要 54 万,说六年前离婚时俩人说好,教育大额支出一人一半。 可孩子爸说啥也不给,说自己工资就那么点,除了养活自己,还得给老家爸妈寄钱,54 万根本拿不出来。 而且他觉得女儿成年了,大专毕业在国内找份工作挺好,没必要花大价钱去国外 “镀金”,这钱不是必须花的。 俩人就这么吵了一回又一回,前妻说这是为女儿前途,做爸爸的该支持。 孩子爸说自己义务早尽完了,没道理再掏这笔钱。 吵到最后,前妻只能带着女儿去法院起诉,要求按离婚协议给钱。 要知道这事儿谁占理,得先看看六年前的离婚协议是怎么写的。 2019 年俩人离婚时,女儿刚 16 岁,还没成年,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女儿跟妈妈过,爸爸每个月给 1000 块生活费,一直给到女儿能工作。 要是有教育、医疗、保险这些花大钱的地方,俩人各担一半。 过去五年,孩子爸其实没含糊过。 每个月 1000 块生活费从没断过,女儿上学交学费、生病要花钱,只要前妻提了,他都按一半给,一点没推卸责任。 眼瞅着女儿大专毕业,他还琢磨着总算能松口气,没成想冒出留学这事儿。 后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重点就看 “离婚协议里的‘教育大额支出’算不算留学费”。 法官最后说,想让这个条款生效,得满足三个条件:钱必须花、花得合理、俩人商量好。 可留学不是每个孩子都得经历的,不算 “必须花的钱”,而且孩子爸明确反对,俩人没商量好,所以这个条款用不上。 法官还专门解释了 “抚养费给到女儿参加工作” 这句话,说不是等她真找到工作才算,是看她有没有工作能力。 女儿大专毕业又成年,明显能工作了,所以孩子爸的抚养义务早就到期了。 最后法院驳回了前妻的请求,孩子爸不用掏那 54 万。 其实不光上海有这种事,2023 年北京也判过一个类似的案子。 一对离婚夫妻当初约定女儿教育费一人一半,后来女儿本科毕业要去国外读研,找爸爸要 30 万学费,法院也驳回了,理由跟上海这个差不多:读研不是必须的教育支出,爸爸不同意,所以不用给。 网上的网友看完这事儿,说法也特别多。 有人说前妻不体谅人,普通人家哪拿得出几十万留学费,这明显是为难孩子爸。 也有人觉得,再怎么说也是亲女儿,要是有能力就帮一把,别做得太绝情。 不过更多有孩子的网友说,自家孩子毕业也提过留学,自己直接就说没钱,养到 18 岁尽完义务就够了,超出能力的开销不能惯着。 说实在的,做父母的把孩子养到成年、读完大专,已经付出很多心血了,该尽的义务也差不多了。 留学确实是好事,能让孩子开阔眼界,但也得看家里的经济情况,不能拿着多年前的协议就硬要钱。 而且法律也明确说了,父母对成年孩子的抚养义务,只有孩子还在上高中、或者身体残疾没法独立生活时才要继续担着,要是孩子读完大专、身体又健康,父母就没法律义务再出钱了。 还有个挺重要的提醒,就是签离婚协议的时候,关于 “教育支出” 一定要说清楚。 比如到底包括哪些阶段?是只到高中,还是包括大学、留学? 有没有花费的上限? 这些细节都写明白了,后来也不至于闹到法院,钱没要到不说,一家人的亲情也伤了。 现在案子判下来了,孩子爸不用掏 54 万,可前妻和女儿这边就难办了,要么放弃留学,要么自己想办法凑钱。 其实家里的事儿,能坐下来好好商量就别去法院,就算赢了官司,心里的疙瘩也解不开,毕竟是一家人,没必要把关系搞得这么僵。 那么到最后,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