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房子还在跌,最倒霉的真不是没买的那批人。 是那些2021到2023年,听着“刚需

房子还在跌,最倒霉的真不是没买的那批人。 是那些2021到2023年,听着“刚需上车”口号,咬牙加杠杆冲进佛山、惠州、廊坊远郊盘的人。 首付掏空六个钱包,月供压过工资一半,现在房价直接打七折,有的小区挂牌一年没人看。 银行贷款还不敢断——征信比命金贵,可还着贷眼睁睁看着账户浮亏一辆特斯拉Model 3。 更狠的是,这波跌得最猛的地方,恰恰是当年开发商玩高评高贷、首付分期的重灾区。 你以为捡了便宜,其实是被精准收割。 现在个人房贷不良率连涨六季,三四线新楼盘断供率翻了四倍。 有人表面正常还款,背地里早跟银行偷偷谈展期。 但别笑没买房的就稳了。 一线城市手握两三百万的改善族,卡在“怕抄底变接盘”的死结里。 房租年年涨,现金放银行跑不赢通胀,等了两年,发现总价还是下不来,心态快崩了——这叫“精神套牢”。 还有更隐蔽的一拨:靠土地财政吃饭的体制内。 中西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缓发奖金、下调公积金基数。 工资缩水,原本攒的首付突然差一大截,想买也买不动了。 政策已经在救了。9月底一声令下,存量房贷利率普降0.5%,首套二套都降到15%首付。 白名单项目给钱复工,烂尾楼有指望了。 资本市场立马反应,地产股几天拉出一根大阳线。 可现实是,四十多个城市库存够卖一年半以上。 政策底来了,市场底还没影。 降价换量仍是主旋律。 扛得住的还能等,收入不稳、杠杆拉满的,已经站在悬崖边。 这时候拼的不是眼光,是现金流厚度和抗风险能力。 有人亏的是账面数字,有人亏的是未来十年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