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人又出新高度!”厦门一网友领取结婚证后,在家闲的无聊,找了一份新工作,入职没多久想办婚礼,便请法定婚假,不料,新公司直接拒绝,理由“你入职前已有结婚证了,不批”,网友一生气发到网上,没想到,竟上了热门,这下全国人民都知道了!网民:我换了5个单位,亏大了! 这位网友拿着拒绝通知,又气又无奈,自己明明是合法结婚,怎么换了份工作,婚假就不算数了? 他越想越觉得不合理,就把这事随手发到了网上,没成想隔天就被顶上了热门,全国不少职场人都看到了这件事。 消息一传到网上,评论区里跟开了锅似的。 有人说自己前前后后换了5家单位,要是早知道婚假还跟入职时间绑在一起,当初换工作的时候肯定得多琢磨琢磨,现在想想真是亏了; 有人语气里带着点自嘲,说现在就业市场不好,已婚人士能找到份稳定工作就不错了,哪还敢开口要婚假; 还有人较真儿地反问:“难不成换个工作,之前领的结婚证就作废了?那要是入职前生了孩子,是不是连产假都没资格请了?” 评论里的声音也不全是帮着网友的。 有人急着帮网友说话,说婚假本来就是劳动者该有的福利,筹备婚礼要订酒店、发请柬,哪样不要花时间? 新公司连这点便利都不给,也太不近人情了,员工要的不只是几天假期,更是新团队对自己人生大事的认可; 也有人替企业辩解,说“规则就是规则”,新公司没义务承担员工入职前的“旧事”,“新官不理旧事”的道理在这也说得通。 现在很多人找工作的周期不短,要是刚好撞上婚期,换份工作就意味着婚假没了,那谁还敢在结婚前后动换工作的念头? 这种“怕丢婚假不敢换工作”的焦虑,戳中了不少职场人的痛点。 翻遍国家层面的规定,能找到1980年国家劳动总局的说法:只要职工合法领了结婚证,就能申请婚假,就算是再婚的职工,也能享受和初婚一样的婚假待遇,从头到尾没提过“入职时间”是个门槛。 但律师那边又有不同的解读,说婚假其实是“劳动者在上班期间,用来处理结婚事宜的带薪假期”,得先有了劳动关系,才能谈这份福利。 而且员工换了公司,之前单位的福利没法转到新单位,所以从法律层面看,新公司拒批婚假不算违法。 两边的说法摆出来,更让人糊涂了——到底是看“有没有合法结婚”,还是看“是不是入职后结的婚”? 更让人纠结的是,国家没说婚假得在领证后多久内休完,只明确了天数,比如福建就按《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给合法登记的夫妻15天婚假。 可到了企业这儿,规矩就不一样了:有的企业像厦门这家一样,直接“一刀切”,只要是入职前领的证,一律不批;但上海有些公司就想得明白,说只要员工能拿出证据,证明自己入职前没休过婚假,领证一年内都能申请,不用卡着入职时间。 要是真遇上这种拒批婚假的事儿,员工也别慌。 按人社局说的步骤来,先找劳动监察协调,不行再仲裁,关键是得把该带的东西准备好:结婚证肯定得有,要是能拿出前公司的离职证明、社保记录,证明自己入职前没休过婚假,胜诉的几率就大很多。 之前2024年北京就有个案例,有个员工多休了1天婚假,公司直接把他辞了,最后他通过仲裁拿到了3.6万元赔偿,这说明只要占理,法律肯定会帮着劳动者。 其实小企业不用学大企业搞多复杂的制度,至少做到“一事一议”——员工能证明自己没休过婚假,就别卡着入职时间拒批。 政策层面也该补补漏洞,明确婚假不用跟就业状态绑在一起,让劳动者换工作的时候,不用总惦记着“婚假会不会没了”。 毕竟婚假是国家给劳动者的保障,不该因为换了份工作,就成了泡影。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南国今报2025年09月25日关于《领结婚证后入职被告知无法请婚假,人社局回应》的报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