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9月24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突然放话,直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该释放降息100到15

9月24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突然放话,直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该释放降息100到150个基点的信号!   贝森特这声炮轰根本不是什么经济建议,而是把美联储架在滞胀的火上烤。   要知道100到150个基点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半年内连降四五次,这幅度搁往年得是经济崩了才会用的猛药——2008年次贷危机最凶的时候,美联储也就这么干过。   可现在美国既没崩盘,核心通胀还挂在2.9%,离美联储2%的目标还差着一大截,鲍威尔上周刚说“要平衡通胀和就业风险”,转头就被贝森特推到了风口浪尖。   先看看这“猛药”有多不合时宜。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9月14日刚下调了经济预测,2025年实际GDP增长从1.9%砍到1.4%,通胀却从2.2%飙到3.1%,失业率四季度要冲到4.5%,这已经是明晃晃的滞胀苗头——经济增长放缓和物价上涨的“双重打击”。   8月消费价格指数涨了0.4%,年化通胀率直接摸到2.9%,创下今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更糟的是就业市场,截至9月6日那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飙到26.3万,是四年来的最高点,8月失业率也爬到了4.1%,比去年同期高了不少。   鲍威尔9月23日刚表态,上周降息25个基点是因为“就业市场下行风险增大”,还承认核心PCE通胀率预计2.3%,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关税闹的,可这关税带来的通胀他判断是“相对短暂”的,美联储得防着一次性涨价变成持续性问题。   这种时候贝森特要的100到150个基点降息,简直是逼着美联储放弃通胀目标,跟滞胀硬刚。   再说说鲍威尔的难处。他上周已经让了一步,9月17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把联邦基金利率区间调到4.00%-4.25%,这是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   当时官方声明说得很明白,是因为“就业市场放缓、内需走弱及通胀回落未及预期”——制造业早就持续收缩了,服务业增长也没了劲儿,消费者支出开始放缓,企业信心被关税折腾得一塌糊涂,劳动力市场活力都弱了。   可即便如此,核心通胀率还在3.3%左右晃悠,离2%的目标差得远。美联储的政策规矩里,“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是两大支柱,现在就业往下滑,通胀往上走,本来就是两难选择,鲍威尔想走“稳扎稳打”的路子,每次降25个基点慢慢调,可贝森特一嗓子就要把节奏加快四五倍,这哪儿是催降息,分明是逼美联储“赌一把”。   贝森特这么急着点火,说到底是政治账压过了经济账。美国历史上不是没有财长催降息的先例,特朗普当政时就天天公开骂鲍威尔,可那也只是“隔空喊话”,没像贝森特这么直接撕破脸。   现在的情况是,经济滞胀的锅谁都不想背,贝森特作为财长,更关心短期的经济数据和就业数字——毕竟失业率冲到4.5%可不是闹着玩的,选民的怨气会直接算在执政党头上。   他要的大幅降息,本质上是想靠宽松货币刺激经济,哪怕冒通胀反弹的风险,先把就业稳住再说。   可美联储是独立的央行,按规矩得盯着长期目标,要是真按贝森特说的降100到150个基点,通胀很可能会彻底失控,到时候不是滞胀而是“恶性通胀”,那才是真的回天乏术。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儿背后还有“政策独立性”的博弈。美联储之所以能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有公信力,靠的就是相对独立于政府的决策机制,不用跟着短期政治需求乱调政策。   贝森特这么明着施压,已经触碰了“政治干预央行”的红线。之前就有美媒爆过,贝森特私下警告过白宫,解职鲍威尔可能会破坏金融市场稳定,现在公开催降息,等于是把这种矛盾摆到了台面上。   市场也不是傻子,9月17日降息25个基点后,美股只是小幅波动,可要是真传出美联储要大幅降息的消息,反而会引发恐慌——投资者会觉得“肯定是经济要崩了,不然不会下这么猛的药”,到时候股市债市都得乱套。   再看看实际效果,100到150个基点的降息根本救不了现在的美国经济。现在的问题不是货币不够宽松,而是关税政策折腾出来的结构性问题——企业不敢投资,供应链乱七八糟,商品价格涨得没道理。   鲍威尔自己也说,关税可能会让未来几个季度通胀上升,可这种通胀不是宽松货币能解决的,反而会火上浇油。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弗曼都直言,滞胀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美联储已经没有理想的应对方案了。这种时候贝森特还逼着用“猛药”,就像给一个得了流感的人开化疗药,病没治好先把身体搞垮了。   美国的经济政策历来都是“两党博弈的战场”,可这次把央行推到最前面当靶子,还是头一遭。要知道美联储的政策信誉一旦没了,全球美元体系都会跟着动摇,到时候不是贝森特一句“该降息”就能收场的。   现在核心通胀还没压下来,就业市场又在下滑,真要是按贝森特说的来,美国经济怕是要从“滞胀”滑向“衰退+通胀”的双重深渊,到时候哭都来不及。